對于歐盟對華加征關稅這件事,原以為是對在華車企的毀滅性打擊,但是按照如今中國新能源車企發展的道路來看,好像并未對國內車企造成很大的影響。
以出口量較多的奇瑞、上汽、長城為例,現在直接繞過關稅,在歐洲地區建設自己的工廠,直接繞過關稅,用本地身份打本地市場。這一點確實足夠聰明,國內車企的價格并不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現在歐盟的車企在國內也不好過,只要是純進口車,我們的關稅也不低。
而相同的,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都在反對加關稅,因為原材料、零部件、整車出口都和中國捆得死死的。所以歐洲地區的車企對于加關稅這件事確實有點吃不消,而且,本來純電車的銷量就不好,如今又來個這,等于更賣不出去了,現在只能自己花錢補貼消費者。
而且以特斯拉為例,一個美國車企,你能想到它的車型都在國內生產,然后出口到國外嗎?這你受得了嗎?
根據現在的數據來看,2025年1-5月份,奇瑞累計出口汽車44.15萬臺,特別是5月份,一個月出口汽車10.07萬臺,同比增長8.9%。比亞迪5月份出口量首次突破8萬輛,創歷史新高,名爵:出口量超4萬輛,達到51,330輛。
根據國內車企曝出來的銷量來看,其實并未受到關稅的影響,反而是越戰越勇,尤其是名爵和比亞迪,在出口量上都有明顯的增長,而奇瑞更是常年霸榜出口量排名。
如今關稅加的再高,對雙方都不利,不僅僅是國外車企受到國內供應鏈的牽制,同樣的,很多國內的車企的供應鏈也有國外的零件,雙方都不討好,所以才有“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老梗。
總而言之,對于車企長期的健康的發展,就是應該是公開的、無限制的、友好的、互幫互助的發展, 科技的進步來源于每個車企的貢獻,這樣能夠為消費者、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以及更有價值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