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登基當天,大將劉宗敏當眾叫板:"都是草寇出身,憑啥要我跪你?"兩人本是生死兄弟,卻因權力反目。劉宗敏手握重兵,不服管束,東征北京時只顧享樂。最終清軍入關,大順王朝曇花一現。
劉宗敏出身貧苦農家,父親因為官府苛收雜稅自縊,母親在饑寒交迫中去世,舅父就把劉宗敏領回家中養活。
劉宗敏從小就對明朝深惡痛絕,他十幾歲的時候就練得一身腱子肉,等到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之后,劉宗敏也加入了這個隊伍。
劉宗敏真正佩服李自成的原因是他敢殺貪官,從貪官家中抄沒的財產分給了貧苦百姓,但凡是他走過的地方都全然變了一副樣子。
李自成之所以會一路殺貪官主要還是因為他也深受這群貪官污吏的迫害,他小時候因為家中生活條件實在是困難,他還出家當過小和尚。
父母去世后他欠下了不少債務,后來因為還不起債務被官府抓起來嚴刑拷打,如果不是有窮兄弟的幫助,他恐怕早就死在刑罰之下了。
李自成想在軍隊為自己謀條出庫,但官兵們的生活比他想象中的更苦,糧餉經常欠缺,軍餉能欠好幾個月不發,士兵的生活和貧苦百姓的生活差不多。
李自成實在是忍不下去了最終決定起義,沒想到竟然會有這么多人跟隨他,對明朝不滿的人多到足夠顛覆這天下了。
起義部隊的威力很猛,加上明朝的地方部隊實在是沒有抵抗能力,于是起義軍一路北上,劉宗敏也立下了不少功勞,李自成很珍惜他的才華,于是便把他調到身邊任職。
劉宗敏十分感激李自成的賞識,他心中清楚,只要李自成當上天下的主人,他就是開國功臣,一想到這一點劉宗敏打仗的時候更加賣力了。
李自成當上闖王的時候,劉宗敏已經是他身邊最得力的大將,兩個人的關系就是天下第一好,無人能與之相比較。
不過李自成的軍隊很快就遇到了阻力,明朝的中央軍出面阻攔,起義軍很快就吃了敗仗,之前的地方軍隊抵抗力弱的原因是因為待遇不好,可中央軍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待遇和能力很強。
李自成大敗后僅僅剩下十八個人跟著他突破包圍圈,一直勢如破竹的隊伍只剩下了這么點人,這種挫敗感讓李自成深受打擊。
劉宗敏安慰他不要輕易放棄,他幫助李自成重新招兵買馬,闖王的名聲打出去了就不能這么快被打倒。
可能是受到了他的激勵,所以李自成很快就重振起來,為了在危難之下向李自成證明自己的決心,劉宗敏殺死了自己的妻子,誓死與李自成共存亡。
后來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他登基當天臺下文武百官應該要跪地俯首,但手握大權的劉將軍卻不肯跪下,李自成怒目瞪著他,他才稍微彎了下膝蓋。
劉宗敏對這種地位上的差距十分不滿,他心想:“這天下是我等用血汗換來的,難道真的要為他拼死效命嗎?”
他和李自成確實是戰場上的生死兄弟,但那是在沒有發家的時候,如今他們已經大權在手,他難道真的甘心低人一頭嗎?
李自成身邊的所有大臣中,劉宗敏是最特殊的那一個,他見到李自成從不行禮下跪,屬于皇上的宮殿他更是想進就進。
和李自成談事的時候他也從不站立或者是坐一個稍微低一點的椅子,李自成坐什么高度他也要坐什么高度,他就是要平起平坐。
而且劉宗敏有了真實的權利之后,他便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他當初最痛恨什么樣的人,如今他就是什么人,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宗敏沒有讀過書,他是實打實的莽撞人,所以他的統治手段也很簡單,如果有誰不服,那他就大開殺戒。
特別是在享受權利帶來的滋味之后,他連仗都不想打了,只想守住這一片小地方肆意瀟灑,連李自成的話他都不聽了。
劉宗敏和李自成中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李自成讀過書,他想建立真正的王權,但劉宗敏卻想及時行樂,他只想把小時候吃過的苦全部享受回來。
內部的決裂也讓他們的大勢迅速衰敗,吳三桂和多爾袞聯手把大順王朝消滅,劉宗敏剛享受了沒兩天的生活就成了生前最后的快樂。
信息來源:《李自成與大順政權的崩潰》,王鵬,歷史出版社,2010年。
《永昌演義》載其"見闖王不稱臣,議事同坐"。
《甲申核真略》(明遺民楊士聰)記載:"權將軍劉宗敏立而不跪,闖王目之,乃稍屈膝"。
《烈皇小識》(文秉)補充:"宗敏語左右:'吾等血戰取天下,豈真為彼效死耶?'"。
《國榷》(談遷)記劉宗敏"仍衣甲入殿",與文官體制公開對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