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陰流轉,一場馬拉松賽事如何重塑一座城市?
從“江南煤都”到“中國涼都”“生態綠都”,從單一資源型城市到國際康養旅游目的地的涅槃重生。
“六馬”十年:一場賽事與一座城市的共生蛻變。鐘山融媒供圖
六盤水用十年“六馬”(六盤水馬拉松)的奔跑軌跡,書寫了一場馬拉松賽事與一座資源型城市轉型與重生的蛻變篇章。
作為中國首個以氣候資源命名的國際馬拉松賽事,“六馬”不僅以“中國涼都·六盤水”的19℃夏天為底色,更以十年堅守與創新,成為六盤水從“煤都”到“涼都”再到“綠都”華麗轉型的重要引擎,在黔西北高原上鋪陳出一幅城市涅槃的唯美畫卷。
從“黑色GDP”到綠色經濟:馬拉松驅動城市基因重組
當2013年首屆六盤水馬拉松的起跑槍聲劃破天際時,這座城市正經歷著煤炭行業斷崖式下跌的陣痛。
六盤水人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以一場馬拉松賽事為支點,撬動城市轉型的“化學反應”,以“體育+文旅”融合模式推動城市從“黑色煤海”向“綠色涼都”蛻變。
“六馬”十年:一場賽事與一座城市的共生蛻變。鐘山融媒供圖
“一煤獨大”的產業困局突圍成為六盤水人轉型發展蹚新路的探索之旅。
十年奔跑,六盤水第三產業增加值不斷增長,旅游收入逐年增加。馬拉松賽道成為“綠色經濟走廊”,串聯起明湖國家濕地公園、梅花山旅游景區等新興目的地,形成“避暑康養+紅色研學”黃金線路,見證著“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蛻變軌跡。
十年流轉,在海拔1900米的賽道上奔跑的,不僅是來自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3萬余名跑者的鏗鏘足音,更是整座城市的發展動能。
“六馬”十年:一場賽事與一座城市的共生蛻變。朱德貴攝
荷城、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工業遺產通過“馬拉松+”煥發新生,月照養生谷、梅花山旅游景區等康養項目借勢崛起,形成“辦一次賽、活一片區、興一產業”的連鎖效應。
十年間,六盤水將馬拉松賽道轉化為“流動的景區”,構建“賽事+文旅+消費”生態閉環。
當馬拉松賽道穿越生態敏感區,倒逼礦山復綠與環境治理。
一時間,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同步推進。
十年磨礪,從“江南煤都”到“中國涼都”“生態綠都”,六盤水的綠色答卷成績亮麗:六盤水森林覆蓋率從45%提升至62%,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96%以上,實現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雙贏。
如今,“涼都綠”與“馬拉松藍”相映生輝,成為六盤水最鮮明的城市底色。
從地理標識到精神圖騰:體育IP重塑城市品牌維度
十年磨一劍,“六馬”以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運作鍛造出獨具辨識度的城市IP。
當“清涼馬拉松·激情六盤水”的slogan與“世界那么熱·我要去涼都”的城市宣言同頻共振,這座曾經深藏烏蒙山腹地的工業城市,完成了從地理坐標到情感符號的奮力躍遷。
“六馬”十年:一場賽事與一座城市的共生蛻變 攝影:黃蜀錦
賽事期間百度指數峰值較日常提升480%,抖音六盤水馬拉松話題播放量突破3.2億次,印證著體育營銷帶來的品牌增值效應。
更具深意的是,十年奔跑,馬拉松精神已經深深滲入“中國涼都”這座城市的血脈。
市中心城區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8.6個,鳳凰山城市綜合體、明湖國家濕地公園等運動空間星羅棋布,市民跑步人口比例從2013年的2.7%躍升至17.9%。
當礦工后代在馬拉松博覽會擔任雙語志愿者,當“三線”子弟成為賽事急救跑者……“拼搏進取、永不止步”的馬拉松精神正在重塑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六盤水城市基因。
從賽事經濟到產城融合:文體旅居生態圈的形成
六盤水的十年馬拉松路,本質上是一場“文體旅居”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十年,白駒過隙。
六盤水的馬拉松實踐,以賽事為引擎,帶動避暑旅游、康養產業爆發式增長,城市構建的“春采茶、夏避暑、秋康養、冬滑雪”全季體系,打造出馬拉松賽事與山地運動、溫泉療養、民俗體驗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
以馬拉松為起點,六盤水打造“中國涼都”“南國冰雪城”雙IP。冬季玉舍雪山、梅花山滑雪場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2024年榮膺“中國最佳康養旅居度假城市”,實現從“夏季避暑”到“四季旅居”的完美跨越。
當“跑馬+避暑+研學”的復合型旅游產品成為市場新寵,六盤水已從傳統觀光地向旅居目的地進化。
站在“六馬”賽事新起點:馬拉松4.0時代的城市進化論
站在十年“六馬”新起點,六盤水正在謀劃馬拉松經濟的二次飛躍——
智慧賽道系統的投用,讓實時心率監測、AR賽道導航成為可能;
碳積分獎勵機制的引入,使每場賽事減少碳排放約86噸;
青少年馬拉松訓練營的開設,則為城市培育著未來的體育消費主力軍;
這些創新實踐,都在為“雙碳”目標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解法。
從“江南煤都”到“中國涼都”再到“生態綠都”,從“賽事經濟”到“城市品牌”,這場馬拉松不僅改變了城市的面貌,更重塑了城市的精神內核。
“六馬”十年:一場賽事與一座城市的共生蛻變。王述慷攝
2025,“六馬”從“一日競賽”到“半月狂歡”,從“專業跑道”到“全民舞臺”,從“賽事經濟”到“城市生態”,“六馬”正以體育為媒,推動涼都從“地理坐標”向“文化IP”跨越,為六盤水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六馬”十年,六盤水以奔跑的姿態丈量著42.195公里的賽道,更丈量著一座城市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的發展跨度。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六盤水通過十年馬拉松實踐,探索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中國方案:以特色賽事激活生態資源,用體育精神重構城市基因,靠產業融合培育經濟新極。當其他城市還在追求“馬拉松熱”的表象繁榮時,六盤水已進入“馬拉松+”的深層價值挖掘階段,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可借鑒的“涼都樣本”。
2025,當各地跑者用腳步體味涼都的清涼與熱情時,他們見證的不僅是烏蒙山城的蝶變,更是一座城市發展范式的創新探索。(鐘山融媒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