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舉行建組發布會。在16位主創的帶領下,22位演員,90多名幕后工作人員,從初春到寒冬,歷時300多天精心打磨,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于2024年12月24日在湖廣會館正式開鑼。
湖廣會館是中國近代史里的生動注腳之一,建筑之中記錄的是200余年時光中人們的生活方式。
農歷甲辰龍年末,《金風玉露》以當下年輕人喜歡的演藝形式:沉浸式+音樂劇,重新開啟胡廣會館這座百年建筑:劇中人亮相在此、相逢在此、懸疑在此、喜事也在此。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是對歷史建筑空間的文化活化。
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探索出了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徑,打造出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廣會館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博物館活化利用新樣本。
梨園行中有“女怕《思凡》,男怕《夜奔》”的老話,說的是《林沖夜奔》這出戲難度最大,可誰的人生不會面臨一次這樣的難題呢?同樣,在湖廣會館做音樂劇又何嘗容易?
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做演出,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讓百年戲樓“秒變”現代劇場:
對仗工整的戲臺對聯
因光影成了可變萬物的投影,
臺上的“守舊”以及“出將”“入相”的挑簾被影像取代,
觀眾席頭頂上的彩繪懸吊變為燈架……
百年戲樓瞬間打破原始觀感與聲場,
一座滿足音樂劇視聽的劇場躍然眼前。
《金風玉露》還在故事架構上打破了傳統音樂劇單一的敘事模式,將民國初年的梨園風云與懸疑、成長、家國情懷等元素緊密融合。
音樂風格上,中國傳統樂器與現代流行音樂融會貫通,糅合了搖滾、爵士、布魯斯等風格,不同藝術形式不斷融合形成了別致的風格,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
除此之外,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開創了周邊“新玩法”:有好戲、有暖飲、有“靠山”,有科技……能拍照、可登報、領紅包、拓門神……更多專屬citywalk(城市漫步)地圖,發掘“京味”生活新方式!
2024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
2025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春聯誼會
“百花迎春”
——中國文學藝術界2025春節大聯歡
第二屆“京韻天橋”文化系列活動開幕式
數字中軸·文化過大年 系列活動
微博用戶@以史為鑒V
沉浸式體驗劇《金風玉露》也是湖廣會館成立200年來首次演出音樂劇。而且演的就是湖廣會館的故事,來這里看戲,看的不僅僅是戲,還看的是文化傳承,看的是戲曲創新……
小紅書用戶@劇場里的夏洛特
能想出在湖廣會館這樣一個老戲園子里做音樂劇,真的是挺先鋒的一次嘗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希望這樣的嘗試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突破。
小紅書用戶@媛姐北京生活
《金風玉露》不僅僅是一部音樂劇,它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精彩碰撞,精彩到移不開眼睛。
微博用戶@水木丁(專欄作家)
這是我第一次去湖廣會館看演出。194年的老戲樓,有一種特別的氣場。我特別喜歡透過窗戶的這道天光,它和194年前是一樣的天光,真是滄海桑田變換,不過也是在同一個太陽底下而已。
小紅書用戶@SUNNY_OvO
為了《金風玉露》怒把回家車票改簽了,五刷已get√
大麥用戶@1391005856****
舞美很棒,在古戲樓里做舞美,就像在蛋殼里繡花。既不能破壞它原有的完整性,還要讓不一樣的美透出來。還有多媒體,很驚喜,有時尚感卻不違和。
小紅書用戶@小雪吖
“我稱它為“一部值得N刷的京味音樂劇”。京劇+音樂劇融合的非常好,疊BUFF了!也真的做到了沉浸式的體驗,演出地點在北京湖廣會館,已有200年歷史,是京城“四大戲樓”之一,一次很好的接力和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