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國會投下那一票的時候,整個參議院安靜得像停電。51比50,特朗普壓哨贏了,但沒人鼓掌。
這是一份印著“大而美”標簽的法案,名字聽上去像某種情緒價值的產品,內容卻全是硬通貨——減稅、增軍費、砍社保、給新能源砸錢,再加一條,未來十年聯邦債務多出3.8萬億。
沒聽錯,是“加法”,不是“減負”。
你很難說這到底是政策,還是一場政治操盤。共和黨內不少人心里清楚,這筆賬算到最后,是要老百姓兜底的。但他們不說。沒人想在特朗普眼前掉鏈子,掉了就是“叛徒”,下次初選你連提名都摸不著。
比這更諷刺的是,這個法案還不只是特朗普一個人的勝利,而是他對整個華盛頓政治生態的二次收編。
民主黨肯定不會支持,這是意料之中。可真正讓這法案“險勝”的,是那些心里明白卻嘴上不敢講的共和黨人。他們不是看不懂數字,而是不想做那第51個“良心”。
這個國家早就習慣了靠舉債維穩。現在只是債更多了,維穩的方式更粗暴了。減稅意味著稅基收縮,軍費和邊境墻又得花大錢,那就只能砍社保、壓醫保,把下一代的未來換成一張張選票。
這種賬,特朗普從來不打草稿。他要的是結果,不是過程。
而“過程”的苦果,只能留給下任總統去處理。問題在于,下一個大概率還是他。
你不能不佩服特朗普的政治本能。他知道這個國家的人厭倦了計算,想要情緒兌現。
你告訴他們減稅,他們管不了三年后的赤字;你給他們發補貼,他們不會去查債務利率。他們在意的是“我今天能不能過得爽一點”。
所以這份法案才敢這么寫。這不是預算安排,而是選民心理剖面報告。
可這一次,就連以炒作擅長的特朗普團隊,也很難把它包裝得干凈體面。
加3.8萬億的赤字,你哪怕把數字藏進附件頁,也總有人會翻出來問一句——“這錢你準備怎么還?”
答案不重要。反正沒人想聽真話。
再說了,明天眾議院表決,一切還得看議長邁克·約翰遜的手腕。但大方向已定,特朗普贏了一場不該贏的仗,也給這個國家埋下了一個接不起的坑。
獨立日臨近,煙花要上天,財政要下地。美國人習慣了把7月4日當慶典,現在可能得慢慢學著,把它當清倉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