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息
6月16日至6月22日
全省共報告26例登革熱病例
2025年第25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全省共報告26例登革熱病例。
其中本地病例18例,分布在中山8例,佛山7例,云浮2例,廣州1例;輸入病例8例,分布在東莞4例,中山2例,深圳、揭陽各1例(按照現住址統計)。
專家解讀↓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傳染病防控首席專家康敏指出: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導致,是經伊蚊(即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感染后會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酸痛及骨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出血甚至死亡。
登革熱在全球分布范圍廣,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全年流行。我省是登革熱高發省份,常年均有登革熱境外輸入病例報告,每年5~11月期間是常見的本地疫情流行期。
康敏建議:當前廣東省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近期高溫多雨,蚊蟲活躍,發生本地病例的風險高。市民日常應注意時常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清除雜物,消除蚊蟲孳生環境;同時做好個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伊蚊叮咬,預防蚊媒傳播疾病,如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并主動向醫生提供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當所在小區或社區發生登革熱病例時,市民應配合防疫工作人員開展室內孳生地清理和殺滅成蚊。
前往境外旅行、經商、務工或探親的市民,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情況,做好防蚊措施。入境時,如有發熱、皮疹、肌肉酸痛等癥狀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入境后如發生類似癥狀,應及時就診,并將境外旅居史主動告知接診醫生。
登革熱的典型癥狀
感染者通常在感染登革病毒后5-8天出現癥狀,預防蚊蟲叮咬是避免感染登革熱的最佳方法。感染癥狀可能有:
熱:突發高燒(40°C),可伴畏寒。
痛:感到頭劇痛、后眼窩痛、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
紅:面部、頸部、胸部潮紅。
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軀干或頭面部。
其他:惡心、嘔吐。
第二次感染的人患重癥登革熱的風險較大,重癥登革熱癥狀通常在退燒后出現,癥狀如下:
嚴重腹痛
持續嘔吐
呼吸急促
牙齦或鼻孔出血,嘔吐物帶血或便血
疲勞,煩躁,非常口渴
皮膚蒼白和冰冷,感覺虛弱
以上癥狀都是重癥登革熱的信號,需要及時就醫!大多數登革病毒感染者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即使有癥狀,也會在1-2周內好轉。極少數情況下,登革熱可以很嚴重并導致死亡。
如何滅蚊?如何預防登革熱?
看過來↓
想要減少蚊子的騷擾,日常可以嘗試下面這些方法:
1、盡量保證室內的清潔,減少房間的死角。蚊子不喜歡干凈整潔的環境,即便來到你家,也會因為無處藏身而被發現、消滅。
2、檢查門、窗以及墻壁是否完整,有沒有縫隙和孔洞,如果有及時修繕。空調孔等孔洞可以用密封膠泥等材料堵住,抽油煙機、燃氣熱水器、排風扇的排氣口可以使用單向止逆閥密封,開關門窗時也要注意防止蚊子飛進來,將蚊子擋在居室以外。
3、室內盡量保持干燥,及時清理魚缸、花盆、水槽內的積水,避免成為蚊子的繁育場所。
4、廚房、廁所下水道定期投放清潔劑或用開水沖刷,避免蚊子在回水彎、下水道中繁殖。
5、如果居室內已經發現蚊子,可以使用蚊香、殺蟲劑等方法殺滅,如果數量特別多也可以使用煙霧殺蟲劑進行全屋殺滅,敏感體質對殺蟲劑不適應的朋友也可以使用紫外線殺蟲燈對蚊子進行誘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