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深圳賽區的揭幕之戰,7月1日至8日舉行的殘特奧會自行車賽備受矚目。面對復雜多變的主汛期天氣,十五運會(深圳賽區)氣象臺以科技為翼、精準為舵,為賽事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的氣象保障服務,保障十五運深圳賽區首戰順利開賽。
破局復雜天氣,護航開賽儀式
自行車賽開賽正值持續近一周的晴雨不定天氣。開賽儀式前夕,氣象臺經過多輪會商與持續研判,于7月1日早晨7時發出關鍵預報:“受零散降雨云團北上影響,預計未來一小時龍崗自行車賽附近有陣雨。
開賽儀式期間,降雨稍歇,以多云為主,有短時陣雨。”盡管儀式期間小雨如約而至,但得益于精準預報的提前預警,賽場雨棚、雨具等避雨設施準備充分。現場氣象保障人員及時通報“降雨短暫且不會明顯增強”,儀式熱情絲毫未減。小雨恰好在儀式結束前后停止,嘉賓入場順暢無阻。
智能科技賦能,賽場保障精準高效
比賽期間,賽場陣雨頻發。氣象臺值班員依托先進綜合觀測系統和人工智能等先進預報技術,特別是是人工智能短臨預報技術,緊盯賽場天氣,滾動發布精準提示。這背后,人工智能短臨預報系統“智瞳”功不可沒。該系統由深圳市氣象局聯合哈工大(深圳)研發,顯著提升了強對流天氣2小時預報準確率,并將有效預報時效延伸至3小時,為賽事關鍵時段的決策調度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服務專報獲贊“可推廣”經驗
據了解,在前期測試賽經驗基礎上,氣象臺進行了全面復盤,改進了服務模式:提前7天發布逐日預報,提前3天細化至逐3小時預報,提前1天精確到逐小時預報,并在賽前2小時提供精準短臨預報,并建立了惡劣天氣下的賽事分級熔斷機制,這種服務模式得到執委會的認可。
根據賽事執委會需求,氣象臺專門優化了《自行車賽事氣象服務專報》,重點突出高影響天氣信息,并拓寬信息發布渠道,確保賽事安排能靈活響應天氣變化。這份重點突出、信息詳實、形式緊湊的專報,贏得了省執委會綜合保障部負責人的高度評價,認為“氣象專報既全面又緊湊,可以向其他賽區推廣”。
“前店后場”模式,雙線保障無縫銜接
值得關注的是,賽事期間正值深圳主汛期,氣象服務面臨保障城市運行與護航賽事的雙重挑戰。為此,氣象服務團隊采用“前店+后場”模式:選派氣象服務首席進駐賽場,提供一線快速響應的“前店”服務;全運會(深圳賽區)氣象臺作為“后場”中樞,聯動省氣象臺提供強大支撐。
此外,為擴大服務覆蓋面,市氣象局也聯合賽區將“深圳天氣”微信公眾號、微博、APP、視頻號、抖音號等全矩陣服務渠道二維碼,嵌入賽區接待酒店大堂宣傳及官方《自行車比賽參賽指南》,確保所有賽事相關人員都能便捷獲取最新天氣動態。
采寫:南都記者 覃仕林
通訊員:徐文文、陳申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