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3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實習生 李純熙)近日,在蛇口圍仔社區育林幼兒園旁的小巷內,一面藍色藝術墻成為街頭新景,吸引多位行人駐足欣賞。
這面生機盎然的花墻,出自葡萄牙藝術家Majó之手。
葡萄牙藝術家Majó正在創作。 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 攝
在墻上畫下繁花似錦
兩個月前,Majó受蛇口境外人員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邀請,為社區進行公益創作。在深入探訪圍仔社區時,居民家窗臺上綻放的花卉,讓她捕捉到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由此萌生《心中永攜的繁花》主題創作靈感。
6月10日起,Majó頂著炎炎烈日開啟了她的創作之旅。每周的周二至周五,她從早上九時開始一直畫到中午,下午則是16時持續畫至21時。夜晚時分,帳篷內的照明燈會吸引大量蚊蟲,她勤灑花露水、點蚊香緩解蚊蟲叮咬的困擾;有時候,突如其來的暴雨會在她剛剛完成的作品上留下斑駁的痕跡,但這絲毫沒有澆滅她的創作熱情。
記者在現場看到,藍色帳篷下的Majó正在聚精會神地描繪一幅梅花墻畫,她嫻熟地用畫筆勾勒形狀打底,再調和顏料上色,用輕盈的筆觸在墻上點綴花朵。據介紹,Majó會以一幅幅畫作的形式呈現四季更迭,有優雅知性的春蘭、亭亭玉立的夏荷、漫山遍野的秋菊、傲骨嶙峋的冬梅以及雍容華貴的牡丹。
談及創作理念,Majó表示:“創作前,我深入研究中國花卉文化,選擇四季代表性花朵呈現,希望這面墻畫能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不同人能從中獲得不同感受。當我看到這幅畫時,我會想象自己身處其中。”她計劃待畫作完成后,在每一幅畫旁配上意境相通的中國古詩詞。
《心中永攜的繁花》局部。 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 攝
創作追求自然而非完美
Majó告訴記者,她對藝術的熱愛始于13歲學習油畫之時,那時候她就知道成為藝術家是她這一生最想做的事情。Majó的家人給予她大量的支持,母親為她購置書籍與畫材,讓她從小浸潤在藝術氛圍中。此次街道壁畫創作,丈夫Isaias全程陪伴,與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尋找保護墻體的最佳方案。
在Majó看來,藝術不僅是表達,更是學習與自我認知的過程。“當你畫一片綠葉,你需要觀察它的紋理。而且,世界上的綠色千差萬別,你要去學習如何調和出這些繽紛的色彩。如果你想畫某些事物,你必須要去學習、去研究它,仔細觀察,當你觀察的時候就是在學習。”作為一名老師,她經常鼓勵學生:“繪畫中的每一筆都是學習的過程,不要追求完美,就像生活雖不完美,我們依然要學會享受。”
深圳是Majó來到中國生活的第一站,她在這里生活了4年,這座城市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相較于此前在英國生活的十多年,她感覺在這里時間都變得悠長。“我非常珍惜在異國學習不同文化的機會,藝術創作應融入自然,無需刻意追求完美。”Majó說道。
目前,由Majó帶來的《心中永攜的繁花》展覽正在蛇口境外人員管理服務中心展出,藝術畫作選取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的花卉,如牡丹、蓮花、菊花和蘭花,這些畫作是為在圍仔社區的壁畫制作所做的前期準備,也展現了她對中國文化與花卉的熱愛,為社區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深圳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