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原本是可以沒有“爸爸”的,但是它沒有珍惜,于是它一次又一次,就有了“爸爸”。
文 | 朱國順
6月26日,特朗普官方籌款委員會推出一款“爸爸衫”,圖案是現任美國總統頭像,下面是五個大寫英文字母“DADDY(爸爸)”。T恤有橙紅色和藍色兩種顏色可選,售價35美元。籌款委員會在為此發布的推廣郵件中這樣寫道:“拜登擔任總統時,我們在世界舞臺上被嘲笑。全世界都欺負我們!但多虧了你們喜歡的總統(我),我們再次贏得了尊重。”
這里的“尊重”,來自于北約秘書長呂特的一聲“爸爸”。這個看上去有點玩笑的故事,發生在6月25日。那天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呂特與特朗普會見時說起以伊沖突,特朗普說這很像孩子們在打架。呂特馬上湊上去接話說,那時候爸爸就不得不說一些硬話。
分歧在這里出現了。呂特認為,他當時就是這樣表述的。但稍后會見記者時,特朗普被問及當時是什么情況時,很開心地說,呂特當時就是叫了他“爸爸”,很開心地叫他“爸爸,你是我的爸爸”,呂特還很享受這樣叫。
美國總統的話,當然不能認為不是真的。于是特朗普的粉絲們包括官方籌款委員會也很開心,馬上行動起來,加班加點僅用一天就做出了“爸爸衫”,還貼心地分成兩種顏色,便于大家選擇。
事到如此,呂特有沒有叫“爸爸”或者叫了幾聲“爸爸”,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身為秘書長的呂特所代表的北約,有沒有爸爸、有幾個爸爸。沒有的話,那就是總統的笑話,35美元也太貴;有的話或者有好幾個的話,那35美元買得不虧。
北約曾經,好像沒有過爸爸。北大西洋風高浪急,二戰中以風浪掩護過反法西斯陣營的艦船,給歐洲反納粹力量送去大量物資。戰后美西方搞陣營對抗,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付蘇聯和東歐,“爸味”是不是很重不清楚,只知道對手的鋼鐵洪流讓北約腿肚子打過好幾次顫。但隨著華約的消失,北約越來越像個“爸爸”唆使下的“野孩子”,到處尋釁滋事挑起事端,從北大西洋到印度洋、太平洋,一路尋找“打架”或可能“被打”的機會。
蘇東劇變華約消失后,北約實際上失去了存在理由。但北約的“爸爸”顯然不愿意輕易抽身,更不愿揮一揮手不帶走半點云彩離開歐洲,會想1000個辦法留在歐洲當穩“爸爸”。特別是當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還搞出了歐元時,“爸爸”的不爽是顯而易見的,讓北約成為離不開“爸爸”的“野孩子”,才是利益所在。
1999年3月,北約甩開了披在身上的“外套”,以莫須有理由直接對歐洲國家南聯盟大打出手,進行持續78天狂轟濫炸。北約不僅把一個歐洲國家炸成遍地廢墟,還悍然轟炸中國大使館,犯下滔天罪行。北約徹底淪為西方政治的打手,越來越在“爸爸”唆使下,從北大西洋遠隔萬里到太平洋地區滋擾生事,還準備與亞太某些國家聯手對付誰誰,根本看不清自身早已弱不禁風的現實,活出了混混二流子模樣,是不是“兒子”有沒有“爸爸”,難免語無倫次了。
北約所在區域,是世界歷史上內亂最慘烈地方。正所謂“凡事皆有因果”吧。北約在做,世界在看,“爸爸”開心。
北約原本是可以沒有“爸爸”的,但是它沒有珍惜,于是它一次又一次,就有了“爸爸”。
北約有幾個“爸爸”?
“爸爸衫”的銷量,或許可以參考。
這個蛇年,蛇咬事件頻發,怎么破?
為啥要去影院看一群F1真車手陪62歲的布拉德·皮特飆車?
這么熱的天,看看宋人如何品雪消夏……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