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的博大精深,三皇五帝的傳說,唐宋的輝煌,都吸引著無數的歷史愛好者不斷研究下去,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國外很多學者也開始紛紛的研究中國歷史,但是由于漢文化太過于難以理解,很多國外教授經常發出一些疑問,比如一位英國教授就曾經說過,他說:他始終想不明白中國是靠什么維系了數千年的文明統一?
要知道國外的那些王朝,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拜占庭帝國,都沒有逃脫分裂的命運。
一、生存影響
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在幾千年的時間里面,都維持著民族統一的狀態,其實和一開始的生存環境有著莫大的關聯,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上古神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紛繁離奇的社會,在那個時候,上古先民們居住在大平原上,一開始大家都是不同的部落聚居,后來黃帝作為首領統一了各部落,并且命令倉頡造字,讓我們中華文明有了可以承載的媒介,因此可以看出中華文明的源頭逃不開兩個字——團結。
當今中國人有沒有信仰?當然有。只不過咱信的不是“造世主”,而是“造天地的道理”。而這種信仰,與現實、制度、生活連得緊,李申教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無神論》中明確指出,中國人對宇宙的認知結構是“天人合一”,是“以德參天”,是“道法自然”。
換句話說,中國的信仰,建在邏輯上,長在倫理上,活在行動上,太虛大師講過,“人圓佛即成”,道教講“得道升仙”,儒家講“修齊治平”。這些表述看著像“神話”,實則講的是“人如何成德”。而成德,不靠投胎,不靠贖罪,靠后天自修。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思想,能在中國土壤里深扎下來,因為從春秋戰國起,咱就不靠神給飯吃,靠的是“立志為學、修德成人”。從《共產黨宣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唯物史觀在東方文化中的邏輯續寫。
馬丁·雅克說得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外國之分,是因為中國信的那套,外國人確實學不來。信神的人靠求,信人的人靠做??孔龅娜?,有信仰,而且一直走得遠。
清王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一開始建立的時候,關內的所有滿族人加起來也不過50萬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穩固統治,清王朝實行滿漢一體,實際上也是尊重了漢人的文化,讓大一統的共識繼續了下去。
歐洲則不然,曾經強大無比的哈布斯堡王朝,就連羅馬帝國也在其統治之下,但最后卻因為內部的混亂分裂,從一個大國變成了數十個小國,無獨有偶,奧匈帝國作為第一個立憲制國家,鼎盛時期控制了大半個歐洲,但最后還是崩潰了,為什么?
就是因為一戰的影響,讓內部各個勢力對其喪失了信心,所有的成員國各自為政,都關心自己的利益,無視帝國的存亡,最終在20年代解體,由此分裂出了捷克、斯洛伐克、黑山等十幾個國家,可以看出,歐洲無法實現統一,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我們中國人那種“家天下”的情懷,中國古代每一個王朝登臺,都會喊出“振興中華”“揚我國威”的口號,這是歐洲人無法理解的。
歐洲的國家小而多,人民的格局自然也小,我國地大物博,導致中華文化天然就有一種“一統天下”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可見,中國的大一統必將繼續下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然會來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