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人民有什么需要,請隨時告訴我們。”2020年,在中國出現困難的時候,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曾說過這樣的話。
這位被公認為歐洲最“親華”的總統,與咄咄逼人的西方世界可謂格格不入。
2022年,塞爾維亞面對北約的壓力,很多事情都是無可奈何。
而在關鍵時刻,中國的幾個動作,卻讓塞爾維亞度過了危機。
很多網友開玩笑地說,這簡直就是仗義大哥在罩著自己的兄弟。
當時的塞爾維亞有多難?中國又做了什么呢?
這些,就要從中國與塞爾維亞的患難之交說起。
塞爾維亞的前身,是社會主義大國南斯拉夫。
這個崛起于二戰的大國,也曾是世界的一盞明燈。
但是在東歐的劇變中,南斯拉夫也隨著蘇聯一起解體了,分裂成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多個小國。而塞爾維亞,也是其中之一。
現在看起來,塞爾維亞之于南斯拉夫,正如俄羅斯之于蘇聯,都是其意志的主要繼承者。
所以在那場劇變之后,塞爾維亞還是想盡力維持住一個大國的規模。
他們與黑山,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不過,雖然南聯盟與當年的南斯拉夫已經無法同日而語,但對北約來講,仍然體量過大。
再加上美國此時,也想用一場戰爭,打擊方興未艾的歐元。
于是,針對南聯盟的空襲戰開始了。由于這場戰爭的借口,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所以一般來說都稱其為科索沃戰爭。
這場戰爭造成了南聯盟兩千多億美元的損失,也同樣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恥辱。
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美國的隱形轟炸機投下了5枚聯合攻擊炸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了三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的嚴重后果。
此事在中國引起了一次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但美國方面卻僅以“誤炸”二字,將此事輕描淡寫地帶過。
而在那之后,南聯盟的局面也由于西方國家的干預,越來越難以維持了。
終于在2006年,黑山也公投獨立。塞爾維亞只能看著自己被肢解,而毫無辦法。
塞爾維亞的體量不大,在大國博弈中,注定只能靠站隊來謀求生存。
在曾經的世界上,歐美體系一家獨大,就連俄羅斯,也曾想過要“投降”。
但是塞爾維亞,卻始終非常地硬氣。
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始終對美國等國家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在國際交往中,總會刻意地去保持一種獨立性。
而這一點上,他們與中國十分相像。可以說,在當時的世界上,塞爾維亞和中國是孤獨的。
但也正因為孤獨,才讓兩個國家認識到了彼此的可貴。
也是從那時開始,塞爾維亞和中國在共同的國際壓力下,開始越走越近。
在之后的十幾年中,中國進入了發展的高速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的經濟開始騰飛。
同時,巨大的經濟優勢,也帶動了科技、軍事方面的全面發展。
中國終于具備了可以影響世界的實力,可以和美國掰掰手腕了。
然而塞爾維亞,仍然無法擺脫自己與生俱來的一些弱點,只能繼續在夾縫中求生存。
雖然中國在經濟上,給了他們不少幫助,但受限于國際大勢,塞爾維亞的情況仍不樂觀。
也就在這時,一場很可能導致塞爾維亞再次分裂的危機出現了。
2022年2月,俄羅斯沒有經受住北約的挑唆,發動了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本來,國際社會對此反應冷淡,甚至已經做好了俄羅斯勝利的準備。
但是,由于事先規劃出現問題,俄羅斯軍隊未能速戰速決。
美國反應過來之后,立刻掀起了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制裁浪潮。
一時間,除了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之外,其他國家都開始對俄羅斯落井下石。
在歐洲,也有幾個國家對美國的做法表示了異議。
其中既有北約成員匈牙利,也有像塞爾維亞這種本就處于邊緣的國家。
由于條約限制,北約國家動不了匈牙利,但是對于塞爾維亞,他們卻露出了獠牙。
一時間,塞爾維亞邊境地區的軍事壓力驟增,一次新的“科索沃危機”似乎馬上就要發生了。
2022年4月6日,北約的部分國家突然宣布,禁止俄羅斯飛機飛往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是個內陸國,周邊的絕大多數都是北約國家。
北約的這一禁令,無疑是打斷了俄、塞兩國的聯系。
而緊接著,北約的戰斗機就開始尾隨塞爾維亞客機,甚至跟隨其進入俄羅斯領空。
面對這種情況,塞爾維亞完全無能為力。
他們境內的武器已經老舊,而且數量不多,根本不足以對抗北約的軍事威脅。
但是,此時向俄羅斯求助,顯然也不現實。
俄羅斯早已在與烏克蘭的戰爭中泥足深陷,是騰不出手來幫助塞爾維亞的。
而且,如果俄方的武器真的對北約飛機出手,也就意味著主動向北約挑釁,后面會引來無盡的麻煩。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什么也做不了。
在那個時候,塞爾維亞國內人心惶惶,國際上也有不少人在分析未來的動向。
有人說,這是北約在逼迫塞爾維亞加入。
但是,即便是塞爾維亞忘記了以前的仇恨,加入北約后也會面臨著另一個麻煩:讓科索沃獨立。
這一點,塞爾維亞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答應的。
就在塞爾維亞不知所措之時,中國伸出了援手。
2022年4月8日,3架運20飛機共往返18個批次,從中國帶來了一種新式的防空武器:KF-3導彈系統。
KF-3系統屬于中程防空武器,最大的射程是100公里,射高是27公里。
而這種武器搭配的警戒雷達,可探測距離達到了200公里,而且可以同時追蹤上百個目標。
更主要的是,這種雷達可以引導多種導彈,能夠讓塞爾維亞老舊的“薩姆”系列防空導彈的戰斗效能,得到極大提升。
就算是對抗北約的隱身戰機F-35,這種武器也不落下風。
這件事發生后,也在軍迷圈中引起了很大爭議。
有人認為,18架運20能送去的KF-3導彈系統,絕對數量不會很多。
一旦北約真的發起進攻,導彈打完了,塞爾維亞的情況仍會很危險。
而一旦戰爭發生了,中國再想空運導彈,恐怕就要面對北約的阻撓了。
但其實,這次的雪中送炭,不僅是武器的正常交易,還是中國的一個姿態。
事實上,如果想要大批量運輸的話,中國完全可以走海路。
而塞爾維亞周圍,還有一個國家不是北約成員,那就是波黑。
中國完全可以通過波黑的港口,大批量地運輸導彈。
但是如果這樣做的話,新聞效應就比空運要差得多了。
中國就是要用這種方式告訴北約,塞爾維亞的安危,中國是不會放任不管的。
如果他們真的敢動手,可以試一試。
需要說明的是,KF-3不是中國最先進的防空武器。如果北約繼續咄咄逼人,中國還有后手。
而事實證明,不用中國的進一步行動,危機就已經解除了。
KF-3導彈的到達,極大地緩解了塞爾維亞的不利局面,讓武契奇的腰桿也硬了不少。
繼續對話北約時,他的態度也說明了這一點。
相反地,北約卻再次表現出了自己外強中干的一面。
其實在俄烏沖突中,北約也是一地雞毛。
他們的武器生產量,已經不足以應付一場這樣規模的戰爭了。
此時讓他們在塞爾維亞再開一個副本,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然,在當今的國際局勢下,塞爾維亞和中國、乃至是俄羅斯的孤獨感,仍將繼續存在。
但是,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維持。
只要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繼續奮斗,一定可以等到勝利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