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前,中美剛剛敲定一份來之不易的貿易“休戰協議”,看似為風雨飄搖的經貿關系帶來了一絲緩和氣息。
就在各方還在分析這場握手言和的深意時,一項500%關稅的重磅法案,正被快速推進。
提案人不是別人,正是長期以鷹派姿態活躍在美國政壇的格雷厄姆,而更讓外界錯愕的是,這項提案已經得到了特朗普的口頭支持。
關稅還未落地,但矛頭已經直指中國,甚至有分析人士毫不諱言: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操盤,目標并不只在經濟,而是在于打斷中俄合作、制造分裂,重新構建地緣博弈的權力秩序。
6月29日美國廣播公司的一檔節目中,格雷厄姆笑著宣布:一項高達500%關稅的法案,已獲得特朗普的“綠燈”。
這是涉及84名跨黨派議員聯署的正式立法提案,預計將在7月7日進入國會審議流程。
更“戲劇化”的細節是:這個法案的拍板,不是在白宮的會議室,也不是在國會山的聽證會上,而是在特朗普和格雷厄姆打高爾夫的球車上,匆匆一句“該推進了”。
而法案內容則直截了當,對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卻未援助烏克蘭的國家出口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其中中國與印度被點名批評。
表面看這是一場“對俄制裁”的延伸。但再一層,不難發現,美國政界一些人打著“和平”幌子的算盤,其實是想借烏克蘭問題把中國和印度一起捆進去,形成更廣泛的地緣經濟封鎖圈。
令人困惑的是中美剛剛簽署了一份涵蓋稀土、芯片軟件、乙烷等領域的“暫停戰火”協議。中方同意恢復部分高端資源的對美出口,美方則承諾解除一系列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管控措施。看似皆大歡喜的一幕,竟在不足一周后就出現“后招”,讓人不禁懷疑,這份協議的含金量幾何?
回看中美經貿博弈的歷史,這種“簽完協議又加碼”的戲碼其實并不新鮮。從早期關稅戰開始,美方就常以談判為名,一邊談一邊施壓。但這一次中國的立場明顯更為堅定。
中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完全屬于正常商業交易,符合雙方市場需求與互利共贏原則,西方無權干涉。更關鍵的是,在當前全球能源市場不穩定的大背景下,中國多元化的能源布局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策略,不容干擾。
格雷厄姆的提案并未僅指向中國,印度也被一起納入了“制裁清單”。法案聲稱,兩國購買了俄羅斯近70%的能源,是“在支撐普京的戰爭機器”。
但問題是美國自己并未停止從第三國轉道進口俄油;歐盟內部多個國家也并未執行完全斷供。
此舉本質上更像是一種“勸站隊”的外交手段。美國政界正在試圖構建一個“反俄聯盟”,但對許多發展中大國而言,這種非黑即白的站位游戲,顯然不合時宜。
印度的處境也相當微妙。作為一個高度依賴俄油且正尋求經濟騰飛的發展中大國,面對高關稅的可能性,其內部也出現不少搖擺聲音。
而中國方面則顯得更加從容,早已將出口重心逐步從美國市場轉移至東盟、非洲等地。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已從2018年的19%降至當前的12%,戰略騰挪空間愈發靈活。
不可否認500%關稅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收益,但它若真被落實,對美國自身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那消費者無疑是第一批受害者,根據中金公司等機構測算,現行關稅制度已使美國家庭年支出額外增加2000美元,汽車、電子、家電等產品成本普遍上浮。若再提升到500%,消費品市場將迎來真正的“物價海嘯”。
其次制造業鏈條面臨斷裂。美國很多制造型企業依賴中印供應鏈提供關鍵零部件與原材料。
貿然施壓,只會逼得這些企業或遷出本土,或加快產業“空心化”。更深一層的憂慮是,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性會受到不可逆的打擊。
世界貿易組織數十年來致力于構建的多邊貿易框架,如今卻被這種單邊主義手段撬動。若歐盟、東盟等主要經濟體采取反制,全球貿易恐將進入一段“寒冬期”。
外界可能忽略的一點是,中國早就為這一天做了準備。過去幾年,中國加快推動對美出口比重下降,還在全球范圍內推進“去美元化”與區域市場替代。
稀土雖然仍是重要的談判籌碼,但如今已不再是唯一“殺手锏”。在剛剛簽署的中美協議中,中國沒有急于在輿論場高調宣傳,而是低調行事。
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中方清楚:這種協議的穩定性并不完全取決于紙面條款,而是對手的意圖。
一旦美國單方面撕毀協議,中國可以通過稀土出口暫停、調整對美高端商品供貨策略等方式展開反制,中國在東盟、拉美等地推進的大宗商品長期采購協議,已幫助國內企業降低對美依賴。
雖然法案得到了廣泛議員支持,但真正的關鍵仍在特朗普是否愿意簽字執行。從目前情況來看,特朗普本人在對俄態度上呈現“表硬里軟”的雙面姿態。
早在6月中旬,他就拒絕了歐盟提出的更強制對俄制裁請求,理由是“避免破壞和談”;而3月時聲稱將對俄油買家征收25%-50%關稅,最后也并未落實。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私下甚至曾建議將法案措辭中的“shall”改為“may”,試圖為自己保留更多靈活空間。這種“模糊授權”的處理手法,反映出他對徹底與中國翻臉的顧慮仍在。
更不用說共和黨內部在對華問題上的分歧:國務卿級人物如魯比奧仍主張“脫鉤”,而財長貝森特則鼓吹“互補合作”,白宮內部的拉鋸戰持續上演,特朗普的壓力其實并不小。
20年前,關稅曾是工具;現在它成了刀,美國這一招500%關稅刺向的不只是中國市場,更是全球貿易體系的脆弱防線。
如果立場分裂,美國自己可能被捅出貿易系統的大洞,而國際社會,也許會投身多邊組織反抗浪潮。
中國已提前鋪開抗壓方案:法律路徑、替代市場、稀土牌都在臺面上?,F在,看哪只手被握緊,貿易談判桌上的雙方,是繼續握手言和的智慧,還是刀子揭開的較量?
接下來我們將直面答案,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當“戰火”一觸即發,握有制度與外交話語權的一方,將掌控談判主場。
特朗普的500%關稅會不會真的落地?中國又將如何應對?這是世界接下來幾個月,要分明讀懂的大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