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上周五是人民海軍航空兵成立73周年,央視節目首次公開報道了三年前的一次中美航母艦載機交鋒。
據報道,2022年5月,中國遼寧艦航母編隊執行遠海任務,外軍兩個航母編隊同時從東、南兩個方向,頻繁派出艦機跟蹤監視,面對外軍的嚴重挑釁,殲-15掛彈起飛。
殲-15死死咬住外軍機,從高度8000米一直纏斗到2000米,最終外軍機被成功驅離。
以上就是央視中的內容,由于說的比較簡單,有些信息沒明說,比如這個“外軍”是哪國的軍?“外軍兩艘航母”又是哪兩艘航母?
刺刀見紅時,飛行員的膽魄就是最終的武器。
2022年5月,當時遼寧艦正進行常規訓練任務,不料卻遭到外方兩艘航母的包圍。這兩艘航母迅速派遣艦載機前往對遼寧艦進行近距離偵察與挑釁。面對這種狀況,中國方面隨即發出警告,要求對方撤離,但對方置之不理。無奈之下,遼寧艦的殲-15戰機果斷執行起飛任務,準備對外方來機展開強力驅離行動。
解放軍飛行員對此次對抗做出了詳細介紹,他們與外方戰機展開了激烈的“狗斗”,從8000米俯沖到2000米,雙方飛行器在空中斗智斗勇,近距離纏斗的距離達到了6000米。這一過程不僅考驗了飛行員的機動能力,也對飛行器的性能提出了極大挑戰。
這個驚險畫面,最近被央視首次公開的對抗曝光。 當美國兩艘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擺出夾擊態勢時,太平洋的海空較量早超出了簡單的裝備對比。 美軍的戰術很明確:由里根號艦載機從南側切入遼寧艦防空圈,林肯號戰機則占據東側制高點模擬攻擊航線。 這種鉗形壓迫的目的,就是要試探中國航母編隊在極端態勢下的防御漏洞。
但遼寧艦的應對直接刷新了戰場劇本。迎著暴雨起飛的殲-15雙機編隊,憑借機載雷達在云層中鎖定目標,迅速爬升至8000米搶占高位。
從8000米一口氣追到2000米,敵機想靠高度換水平速度甩掉目標,結果還沒成功,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了。
自打殲-15開始服役,外界對它的懷疑就沒少過,西方那邊總拿它當蘇聯老蘇-33的簡單復制品,說大歸大,其實打起來還不如美國的那一套現代戰機。這回攔截的時候,美軍那兩艘尼米茲級航母上整裝待發的全是FA-18EF和F-35C。雖然新聞里沒具體透露美軍出動的是哪種型號,但就算派的是最“水”的,也得是2010年以后產的FA-18EF Block II后段型號,依舊是美國航母上的主力,跟咱們的殲-15基本一個年代。
殲-15飛行員展現了驚人的技藝,桶滾、半筋斗翻轉,承受著巨大的身體過載,卻始終死死咬住對手。
這架被許多人看扁的“飛鯊”,在近距離格斗中,將自己卓越的低空低速機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它或許沒有最先進的航電,但在那一刻,它就是空中最靈活的獵手。
當一聲刺耳的鎖定警報在外軍的座艙內響起,一切都結束了。火控雷達的鎖定,在實戰中意味著下一秒就是導彈離弦。這場空中模擬死斗,勝負已分。
一艘驅逐艦,如何讓兩個航母戰斗群如芒在背?
如果說空中的交鋒是利刃對決,那海面的博弈則是一場無聲的威懾。這場對峙的主角,除了天上的殲-15,還有水面上的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
它沒有像傳統護衛艦那樣躲在遼寧艦身后,而是做出了一個讓美軍指揮官難以置信的舉動:單艦前出,高速插入美軍“林肯”號和“里根”號兩艘航母之間。
最近時,雙方距離不足十海里。在這個距離上,航母龐大的身軀已是肉眼可見,而南昌艦火控雷達的持續照射,就像一支抵在美軍旗艦太陽穴上的冰冷槍口。
五角大樓曾稱它為“移動的導彈要塞”,此刻,這個稱號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其垂發系統里裝載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足以讓任何一支艦隊的防御系統形同虛設。南昌艦用一次“自殺式”的沖鋒,劃出了一道美軍不敢逾越的紅線。
一場險勝,恰恰暴露了我們最深的隱憂。
勝利的香檳背后,是清醒的認知。這場看似完勝的對抗,恰恰暴露了當時遼寧艦編隊最致命的短板,堪稱“阿喀琉斯之踵”。
那就是預警體系。
當時遼寧艦依賴的是預警直升機,它的航程、滯空時間和探測范圍都極其有限。這就像一個高度近視的拳擊手,雖然近戰勇猛,卻看不清遠處的對手。而美軍擁有的是E-2D“鷹眼”固定翼預警機,一個真正的“千里眼”。
更不用說,美軍編隊中還有F-35C隱形戰機這個“幽靈”在潛伏。雖然它沒有直接參與纏斗,但這種技術代差的威懾,是實實在在的。
此外,遼寧艦的滑躍起飛方式,也限制了殲-15無法做到“滿油滿彈”,影響了其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這些看不見的短板,讓那場勝利顯得更加驚心動魄,也更加來之不易。
這場對峙,早已超越武器本身,是一場無聲的戰略攤牌。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場突如其來的海空對峙,本質上是中美雙方的一次戰略對話,一次底線的試探。
遼寧艦編隊前出至臺灣以東約280公里的海域,意圖不言自明。它是在用行動演練一種全新的可能:從東部對“臺獨”勢力形成威懾,并有效阻斷外部勢力的干預通道。這是一次毫不掩飾的能力宣告。
而美軍雙航母的夾擊,則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極限壓力測試”。他們想知道,這支年輕的中國航母編隊,究竟有多大能耐?指揮體系效率如何?最重要的是,面對強敵壓迫,他們的戰斗意志有多堅決?
結果令美軍高層一度“鴉雀無聲”。中方的強硬反制和滴水不漏的戰術配合,證明了這支力量絕非“紙上談兵”。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從那一刻起,開始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而未來,就是為了填上曾經所有的短板與遺憾。
2022年的那場對峙,是最好的教科書。它告訴我們優勢在哪里,更指明了未來的方向。
曾經被詬病的殲-15,已升級為可彈射起飛的殲-15T,并換裝了射程更遠的霹靂-15導彈。而更先進的隱身艦載機殲-35,正在消除與F-35的代差。
曾經的“近視眼”問題,將隨著“福建艦”的服役而徹底解決。其搭載的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將為整個艦隊撐起一把真正的“千里眼”保護傘。
而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將徹底解放艦載機的起飛重量,讓“滿油滿彈”成為常態,作戰能力實現指數級躍升。
從遼寧艦的單槍匹馬,到福建艦領銜的多航母協同。從被動的區域防御,到主動塑造戰場態勢。那場三小時的驚心動魄,不是終點,僅僅是一個序章。
真正的故事,從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呼嘯那一刻,才剛剛開始。
參考信源:
遼寧艦遭外軍雙航母夾擊,殲-15掛彈起飛,將其驅離!影像公布——光明網2025-06-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