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家校社協同育人中存在的家?;有问絾我?、社區教育資源利用不足、家校社間融合度不夠等問題,青島市市北區教體局聚焦在校10萬余名中小學生成長需求,以“三圈共育·整區推進”為策略,集全區之力調動社會育人各類資源,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共同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協同育人經驗今年在全國中小學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論壇上作典型交流,山東省十佳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山東省家庭教育名師名校長全市最多,獲評青島市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持續擦亮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驗區、首批山東省全環境育人實驗區等“金招牌”。
一、搭建“三圈”模型,協同育人機制化
一是打造學校教聯體“核心圈”。以91所中小學為圓心,聯合學生家庭、社區及周邊資源單位,成立學?!敖搪擉w”。優化學校治理結構,成立由學校代表、家長代表、社會代表共同參與的校務委員會,分管校長擔任“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總協調員”,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明晰教師、家長、學生和社區參與治理的權力和空間,率先完成全市“學校管理權限清單制”試點并在全市推開。
二是打造學區教聯體“協同圈”。以學區制改革中形成的19個教育共同體為基點,吸納學區所在街道和資源單位,成立“教聯體議事會”,由共同體理事長、街道代表、資源單位負責人定期召開會議協調工作。各共同體與街道辦事處制訂學區教育兩張清單,即由共同體梳理“需求清單”,由街道辦事處梳理“資源清單”,實現資源跨校共享。對照清單開展開放日、接待日、知識宣講等活動,街道社區居民走進學校年均約10萬人次(含文體場館開放),為學生提供校外活動、假期管護等年均約3萬人次。
三是打造區域教聯體“保障圈”。由區教體局牽頭,聯合區委宣傳部、區婦聯、關工委、區科協等13個部門及社會資源單位成立市北區“教聯體”。制發《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明確教聯體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成立市北區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總校和區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指導中心、區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中心等“一校三中心”,高效統籌全區教聯體建設。目前區級“教聯體”已吸納50余家社會資源單位,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文體、醫療、企業等類型全覆蓋。
二、拓展“全域”陣地,協同育人實體化
一是筑牢學校主陣地。落實家長會、家訪、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制度,家長定期到校參加家庭教育指導課,密切家校互動。2024年起每年創新舉辦“親子文化節”,為期2個月,廣泛開展“親子運動會”“家庭教育研學”“生活德育案例征集”等活動,通過親子共學、共樂、共享,推動家庭教育指導從“被動參與”轉向“主動共創”,營造青少年陽光成長的濃厚氛圍。每年5月份舉辦家校社協同育人宣傳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今年承辦了青島市2025年家校社協同育人宣傳月暨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啟動儀式,受到山東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和專家關注。
二是聯動社會大課堂。打造“網格化”社會育人陣地,在全區137個社區全部建立家庭教育服務站,每個站點配備1名取得培訓資質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開展宣講輔導,《中國教育報》報道推廣這一做法。發揮全區文體場館、博物館、兒童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多的優勢,強化館校合作,與區圖書館聯辦親子閱讀工程,“北北媽媽故事會”項目凝聚近300名領讀媽媽推廣親子閱讀,獲評首屆“青島市家校社協同育人優秀案例”。與區檔案館建立全市首個協同育人實踐基地,共建家庭檔案整理親子體驗課程,該基地入選首批市級社會資源清單。
三是開辟線上新空間。研發“市北教育服務資源管理平臺”,規范管理134家校外培訓機構和體育俱樂部的642門活動課程,方便學校自主采購用于社團建設和課后托管。建設“市北家校合作平臺”,具備家校信息互通、問卷調查、課程學習等功能,成為家庭教育指導的線上資源庫。同時,在局公眾號開設“家庭教育微課堂”欄目,與青島廣電集團聯辦全媒體家庭教育周播節目,每期受眾人數超10萬,基本實現了全區學生家庭全覆蓋。
三、組建“多元”隊伍,協同育人科學化
一是專家智庫指導方向。邀請國內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名專家,組建了協同育人“教聯體”智庫。聯合區委政法委、區衛健局,聘請三甲醫院等機構42名心理專家擔任各中小學心理副校長。聯合區關工委組建“五老講師團”,組織120余名本土專家成立講師團,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和研討會,高端引領教聯體建設。
二是骨干隊伍擔當重任。在全市較早成立家庭教育科,管理干部全部接受專業培訓,確?!皩I的人做專業的事”。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制度,打通參評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等職業發展路徑,現已培養200余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強化典型帶動,去年底6人入選“山東省首批協同育人名校長和家庭教育指導名師”,2個工作室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均為全市最多。
三是志愿隊伍協作協同。招募有意愿、有能力、有情懷的優秀家長,組成家長志愿服務隊,在生涯規劃教育、育兒經驗分享、上放學護學崗、學校膳食管理、學生實踐活動等方面主動協同,打造“市北好爸媽”志愿者團隊。定期在新華書店等舉辦家庭家教家風讀書會,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被評為山東省家庭教育優秀服務隊。
四、開發“立體”課程,協同育人特色化
一是豐富學生課外課程。立足“五育并舉”,發布首批16家區級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組織近萬名中小學生走進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浮山森林公園、歡樂濱海城綠道等,讓孩子們在多場景切換中實踐體驗。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科技館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市北區科學教育基地”,開發海洋探測、人工智能等特色課程,年均組織研學實踐800場次,多元化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二是打造家長提升課程。研發“1+x”新生家長銜接系列課程,完善“成長規律”“教養策略”“家庭建設”“協同育人”“自我覺察”五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系列品牌課程成為區域特色。評選區級精品課程50個,市級精品課程10個,有力指導家庭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三是培育品牌創意項目。組織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以解決家庭教育難題為目標,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家教指導創新實踐課程。策劃實施70余項小型多樣的家庭教育指導創新項目,打造“嘉定山上家長思享會”“幸福媽媽俱樂部”“好爸爸成長計劃”等知識社群,以家長為主體,或分享經驗,或提出困惑,在討論中自主學習、找到答案、獲得成長。
聲明
本文來 源于青島市市北區教體局。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 ,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