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在我國,大江大河并不罕見,比如我國第一大河流長江,就是有名的世界大河,其全長超過6300公里,流域面積達到180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高達960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黃河、珠江以及淮河等大河;
然而,近段時間,這些河流界的“大佬”卻被貴州一條不起眼的小河“搶了不少風頭”;
這條小河就是都柳江。
都柳江
那么,都柳江到底有多“不起眼”?
一方面,全城探秘上面提到的珠江,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而都柳江與珠江的關系是這樣的:都柳江匯入融江,融江是柳江的上游,柳江匯入黔江,黔江與郁江交匯形成潯江,潯江是西江上游,西江則與東江、北江組成了珠江水系;
也就是說,都柳江與珠江之間,最起碼相差了三個級別,用套娃的方式解釋,前者屬于后者“支流的支流的支流的支流”。
珠江流域與都柳江流域對比
另一方面,從三大數據來看,都柳江也并不算突出;
從貴州省獨山縣的源頭算起,到跟融江交匯處,其全長僅有310公里,不說跟長江黃河比了,即使相比珠江也差距明顯,僅相當于后者的1/8左右;
都柳江流域面積為1.13萬平方公里,更是僅占珠江45.37萬平方公里流域總面積的1/45;
年徑流量方面,都柳江為102.5億立方米,相當于珠江3360億立方米年徑流量的1/33。
都柳江與我國部分大河數據對比
可以說,跟我國境內這些大河相比,都柳江真的相當“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么一條“不起眼”的小河,卻在過去數百上千年里成為榕江縣城的“心頭大患”;
遠的不說,單單就今年入夏以來,六月下旬短短一周之內,都柳江就先后兩次“水漫”榕江縣城,6月24-25日,都柳江洪峰過境,榕江縣城大部分區域被淹,連當地最大的商場以及有名的“村超”舉辦場地也未能幸免;
都柳江“水漫”榕江縣城
僅僅三天之后的6月28日,又一波洪峰經過,從當日5時到12時30分,榕江縣防汛應急響應連續從Ⅳ級提升到I級,截至28日18時,緊急組織撤離轉移多達4.15萬人,“村超”場地也再次被淹。
雖然在當地的有效應對以及各方支援下,榕江縣城順利度過洪峰,今天(6月29日)上午10點,榕江縣也終止了防汛I級應急響應,但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江蘇省鎮江市自古就有“水漫金山”的傳說,但那是因為長江本來就是我國第一大河流,再加上還有千年白蛇施法……
都柳江與榕江縣城
那小小的都柳江,憑什么能屢次“水漫”榕江縣城?
全城探秘仔細查找資料,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都柳江雖小,卻能爆發出大能量。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都柳江流域范圍整體上位于貴州東南跟廣西交界區域,屬于云貴高原到廣西丘陵過渡地帶,整體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這種地形,非常有利于海洋暖濕氣流進入內陸,被抬高形成大量降水;
都柳江流域地處云貴高原到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
所以都柳江流域范圍整體降水非常充沛,年降水量達到1200毫米左右,尤其是雷山、三都、榕江之間的這片區域,年降水量高達1600毫米。
這個降水量,如果時間上分布比較均勻,問題其實也不大,但都柳江流域呢,又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受季風影響,往往集中在夏季,形成短時強降雨,短短數月時間降水量就能達到全年的85%以上;
而都柳江流域距離海洋很近,還屬于臺風影響區域,很多時候還要再疊加臺風帶來的降水。
貴州近段時間累計降雨分布,榕江非常多
六月份都柳江兩次“水漫”榕江縣城,就是因為這段時間其流域范圍內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兩次強降雨,單單是18日到24日那一波,累計量雨量最大就超過600毫米,相當于一周降雨達到了榕江縣城1200毫米年降水量的一半,接著沒過兩天當地又出現降雨;
所以,別看都柳江年徑流量只有100億立方米出頭,榕江縣城段更是只有50億立方米左右,但在短時強降雨的作用下,都柳江的洪峰流量非常驚人,能夠爆發出遠超其本身的“能量”;
比如這兩次“水漫”榕江縣城,根據6月24日上游控制站石灰廠水文站測得的數據,當日都柳江洪峰流量高達11400立方米每秒;
這是個什么概念?
每秒11400立方米的流量,折合成年徑流量的話,那就是3500億立方米以上,相當于榕江縣城段平時年徑流量的70倍,而珠江年徑流量也才3360億立方米;
試想一下,把整個珠江水系的水量,全部集中到都柳江,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后果恐怕也不可想象吧。
都柳江洪峰流量與我國部分大河年徑流量對比
此外,也正因為處于云貴高原到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都柳江及其支流的河道落差也非常大;
都柳江源頭還屬于云貴高原,海拔達到1300米左右,而其匯入融江的河口處海拔只有100多米,所以都柳江全長僅310公里,但河道落差卻超過1100米;
反過來看榕江縣城,這是整個榕江縣海拔最低的地方,平均海拔為208-250米,巨大的落差,使得都柳江及其支流即使在平時也是水流湍急,一旦出現洪峰,當然也流速更快,更容易漫出河堤,淹沒河流沿岸區域。
都柳江流域范圍等高線圖
2.榕江縣城自身的地勢條件也很有意思。
一方面,榕江縣城區域不僅有都柳江干流過境,其兩大支流寨蒿河與平江河也在縣城匯入,屬于典型的“三河交匯”地帶,并且除了都柳江,兩大支流的河道落差也非常大;
榕江縣城三河交匯
寨蒿河全長僅103公里,河道落差卻達到902.2米,平江河全長85.2公里,落差更是高達1208米,如此巨大的海拔落差,跟都柳江一樣,這兩條支流一旦出現洪峰,同樣也不可小覷;
而三條河流交匯意味著什么?
如果我們把榕江縣城看做一個“水池”,那么這個“水池”就相當于擁有三個入水口,卻只有一個出水口,一旦三個入水口開閘放水,池子里的水排放不及,當然就會溢出;
榕江縣城的河流相當于“三進一出”
這也是都柳江能“水漫”榕江縣城的關鍵原因。
另一方面,更有意思的一點在于,都柳江與寨蒿河交匯時,二者的水流方向是相對的;
如果兩條河流沿著水流方向交匯,河水就能非常順暢的流向下游,但像都柳江與寨蒿河這樣,河水彼此“對沖”,就會形成對對方的阻力,嚴重影響河水流通;
都柳江與寨蒿河河水流向“對沖”
一旦兩條河流都有洪峰來臨,大量河流無法快速通過,就會像路口那樣出現擁堵,車輛擁堵,無非是停下來,但河水是不會停下來的,就只能向沿岸區域泛濫了。
由此可見,小小的都柳江,之所以能成為榕江縣城的“心頭大患”,除了能爆發出遠超自身的“能量”外,榕江縣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雙方相互“配合”的結果。(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