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全身 90%表皮剝脫、糜爛,發熱不退,全身無力……近日,一名來自寧夏的11歲男孩小馬使用退燒藥后,因藥物不良反應誘發全身皮疹,命懸一線。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兒科重癥團隊20天晝夜不息的精心救治下,小馬終于迎來新生。
“初次見到小馬,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主管醫生張嵐副主任醫師說到。小馬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后,當地醫院給予對癥治療,但病情仍急劇惡化,轉診至西安交大二附院后被緊急轉入兒科重癥監護室(PICU),小馬確診為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TEN)是一種死亡率達30%的重癥皮膚藥物不良反應,皮損面積越大,病死率越高。小馬全身皮膚90%剝脫,引起大量體液丟失,若發生嚴重敗血癥隨時會危及生命,病程進展之快、救治難度之大對兒科重癥團隊構成極大考驗。
面對這一急危重病例,兒科重癥團隊立即響應,楊琳主任帶領醫護團隊迅速制定系統性診療方案,聯動皮膚病院、整形美容燒傷科、眼科、口腔科及腎內科等協同攻關。團隊為小馬實施血漿置換、使用生物制劑進行對癥治療,同時成立6人護理小組,嚴格無菌護理,兼顧保溫同時使用創新操作手法,針對皮損不同時期特點實施特異性換藥,24小時不間斷悉心照料患兒。與此同時,張嵐副主任醫師考慮到患兒已產生心理創傷,在家長無法陪護的治療初期便引入心理干預,醫護團隊利用休息時間去陪小馬聊天,安慰著這個堅強的孩子,病情穩定后立即安排家屬進入隔離病房陪護。經過醫護團隊20個日夜的奮戰,小馬終于轉危為安。
從“體無完膚”到痊愈出院,楊琳主任表示:“TEN患兒救治難度極大,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醫院多學科無縫協作和個體化治療策略,更是技術和人文現代醫學理念的生動體現,彰顯了醫院在兒童疑難危重疾病領域的綜合實力。”張嵐副主任醫師提醒,退燒藥、抗驚厥藥、抗抑郁藥、含磺胺類藥物等易產生不良反應,引發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造成多臟器衰竭,患者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用藥規范并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