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輸、努力干、肯定行,“村超”塑造出來的這般精神氣質,讓我們相信,綠茵場上的人聲鼎沸與小城里的煙火氣,很快就會回來
7月1日晚,貴州榕江縣被洪水破壞的“村超”球場,燈光重新點亮。
經過兩次洪水來襲,一度淤泥深度達三四十厘米的足球場,盡管沒有了綠茵草坪,但坦蕩如砥。當地表示,將爭取原定決賽時間不變,7月26日,“村超”將烽煙再起。
這其實是榕江此次洪災后重建秩序的一個表征。剛剛過去的6月下旬,對于三江交匯的榕江而言,無疑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日子,四天內兩次洪峰過境,侵襲這座因“村超”賽事爆紅的西南小城,城區多處被淹,數萬人緊急撤離轉移。
這座因“村超”走出一條發展之路的小城,雖然經受了損失,但并未倒下。人們透過無情洪水,看見“村超”余韻下的另一副面孔。于內,自強堅忍,團結一心;于外,攜手渡難,守望相助。可以說,這是“村超”精神在危難時刻的賡續。
“村超”是全民參與、置身事內的群像表現,30多萬榕江人和他們的故事,托起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在此次洪災中,我們同樣看到很多“小人物”的個體善舉。腰都直不起來,還扛來一袋米的80歲奶奶;背谷子去現打30斤米的村民;買了一頭豬送來的村民;有人捐出一袋錢,零零碎碎共1萬多元……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他們主動參與其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助力家鄉扛過危難,重見彩虹。
太陽會照常升起,日子終歸要繼續。縣里最大的超市淹了,損失不小,老板坦言要重新開店,從頭再來;家里進水了,就一點點清理出去;8歲的“村超”少年,滿身泥污卻默默弓腰清淤,讓人動容。這正是“村超”拼搏奮戰、絕不放棄的血性寫照,如今的榕江人,帶著底氣和拼勁修復家園。
當洪水漫過榕江時,隔著屏幕的網友們心也被緊緊揪著,有的人已開始行動。自己帶菜刀來做飯的四川大哥們,第一時間買了多頭牛送來的新疆大叔,帶上6000份燴面驅車1500公里而來的河南大哥……這些善意讓人心里暖烘烘,同時具象化地展示出,人與人的牢固連接,會成為克服困難的強大支撐。
在這些“熱辣滾燙”的故事背后,還有對基層應對災情、臨危組織與執行能力的考驗。需要肯負責、有擔當、主動干的基層干部,在危急狀態下,最大可能保障組織的高效運行,從而實現有序抗洪。
大到統籌調配物資、車輛、后勤、救援人員,小到組織男女老少開鍋起灶、煮飯炒菜,都是這場洪水向榕江發起的考試。當眾多小的結點紛紛行動,各是其所是,各行其所行,自然能匯聚強勁的力量。想來,成功操辦過大規模“村超”比賽的榕江人,可能早把類似組織、動員、參與的行動內化。
何為自救,如何助人,何為堅持,我們在“村超”比賽中、在“村超”經濟中、在抗洪搶險中,得到了清晰的認知,也凝結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意識和共生機制。人們心中的共同體意識,在體育賽事中不斷被錘煉,也在天災面前展現出相互托舉的力量。
不服輸、努力干、肯定行,“村超”塑造出來的這般精神氣質,讓我們相信,綠茵場上的人聲鼎沸與小城里的煙火氣,很快就會回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胡棲安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