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8日,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連續遭遇洪水侵襲,縣城兩次被淹,聞訊而來的除消防、應急、武警等救援力量外,還有大批志愿服務隊伍,從搶險救災到常態化重建,他們持續奮戰,以無私奉獻溫暖著榕江。
“堅守后方做好保障”
“來了,接住!”在榕江縣中等職業學校的一棟教學樓前,伴隨一箱箱救援物資從車上卸下,“80后”夏文濤與大批志愿者一起,在互相接力中快速將貨物搬到樓內碼齊堆放。
在物資接收點搬運物資,再將物資運送到各發放點,又在發放點發放物資……作為首批志愿者的夏文濤一直堅守在物資保障戰線,未曾休息一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聽聞榕江受災后,社會各界的救援物資不斷涌來。在榕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榕江工業園區等物資接收點,隨處可見一輛輛正在卸貨的車輛。
“縣城被淹時,我剛好在當地,就主動加入了志愿服務隊伍。”皮膚曬得黝黑的夏文濤說,經過多天忙碌,看到物資保障愈發充足,受災群眾生活逐步恢復,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后方保障是助力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的重要工作,尤其在榕江步入常態化災后重建階段,除當地干部群眾需繼續全力投入外,還需來自各地的志愿者踴躍參與。
圖為羅光梅(右)在榕江縣古州鎮第二小學為群眾打盒飯。(受訪對象供圖)
“多打點,讓受災群眾多吃點!”在榕江縣古州鎮第二小學操場上,35歲的羅光梅一邊打飯,一邊提醒親友。自6月30日與17名親友從黔南州三都縣趕來支援榕江后,羅光梅就一直忙于盒飯制作。
“灶臺、鍋、米、油……我們帶了個‘廚房’過來。”羅光梅說,讓受災群眾吃上一口熱飯,持續感受社會溫暖,增強重建家園的信心,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任務完成方能身退”
今日志愿服務人數55人次,累計志愿服務人數245人次;今日排澇約12000立方米,累計排澇約207900立方米……這是廣東省佛山市菠蘿救援服務中心在榕江開展救援第7天的部分工作內容。
“我們團隊55人,出動2臺鏟車、2臺叉車、2輛皮卡車、2臺抽水車、5臺泥頭車等,24小時輪番作戰,助力榕江縣城完成了搶險救災、清淤清障等任務。”6月25日抵達、7月3日撤離的該救援隊隊長何騰遠說,榕江救援讓他感受到了志愿服務的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3日,榕江搶險救災投入2.7萬余人,其中縣外1.2萬余人。前后參與搶險救災的社會及官方救援隊伍超70支,包括來自陜西、廣東、河南等地開展志愿服務的救援隊伍。
在各種力量參與下,兩次洪災期間,榕江累計緊急轉移群眾9.2萬余人次,地災避險累計轉移超2600人次。
圖為陜西省子長市雷霆應急救援中心救援人員在進行衛生消殺。(受訪對象供圖)
穿著防護服,背著消殺器械,頂著烈日作業……陜西省子長市雷霆應急救援中心主任馬雄雄與隊員一道,在位于榕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附近的社區爭分奪秒進行衛生消殺。這支聯合其他救援人員、跨越1700公里趕來的40余人的救援隊伍,先后在縣城和鄉鎮展開作業。經過一周搶險救災,榕江已進入常態化災后重建,他們將在完成最終任務后放心離開。
“作為一支社會救援力量,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馬雄雄說,“看到縣城在全社會團結協作下逐步恢復煙火氣,市民有序開展生產生活,我們深感欣慰!”
“志愿服務,精誠合作”
7月3日,榕江縣城清淤、通電、通路、通訊、供水、消殺等任務完成。在淚眼蒙眬和聲聲道謝中,縣城群眾沿路送別首批返程的20余支救援隊伍。
榕江縣委書記徐勃介紹,全縣災后重建工作“轉段”,重點將由當地各部門聯合社區、群眾、志愿服務隊伍等協作開展,接續奮戰。
首批參與援助榕江的來自四川宜賓的志愿者曉雨說:“志愿服務,精誠合作,亦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人團結精神的縮影。”
在縣城開展兒童安全志愿服務的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馳緣一線”行動組成員代立寧同樣感同身受:“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可以讓更多有專長的團體和人士參與當地常態化災后重建。”
共青團榕江縣委書記王章庭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前后參與榕江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各類志愿者超萬人。“接下來我們將細化志愿服務工作,讓更多志愿者為實現榕江家園重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記者羅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