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2日,由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主辦的2025年首期《老年陪診師資培訓班》在北京圓滿舉行,本次創新培訓項目標志著我國老年陪診專業化、規范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為構建醫養結合連續、標準化服務體系的跨學科團隊人才隊伍注入重要動能。90余名學員獲頒全國首批陪診師資結業證書。
專業引領:錨定積極老齡化發展需求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范利教授指出,面對加速老齡化與老年人日益復雜的就醫需求,專業化陪診服務是提升服務可及性、保障就醫質量的核心環節。她強調,本次培訓是落實國家《“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重要實踐,對推動老年健康連續整合服務能夠標準化、規范化落地具有里程碑意義。
標準筑基:創新打造“雙軌”培養模式
培訓班以學會組織專家編制的團體標準《老年陪診服務規范》和《陪診服務實用指南》為核心教程指導,構建了“理論+實踐”雙軌教學體系。20余位跨領域權威專家聚焦慢病管理、用藥安全、應急處置及人文關懷等核心內容深度授課。課程創新設置“高齡體驗服”環節,讓學員切身感受老年群體就醫困境;結合情景模擬、實地參訪等沉浸式教學,并進行理論+實操雙項技能考試,全面強化學員專業服務能力與實操水平。
多元協同:匯聚跨領域專業力量
本次培訓吸引了來自北京、山西、河北、河南等10省市的90余名醫療骨干(醫護人員占比超90%,81%來自各級醫療機構),并匯集職業院校、養老康復機構及醫藥企業等多方力量,實現了跨行業專業資源的深度融合。項目負責人胡亦新教授表示,這是學會探索老年跨學科團隊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未來將以師資建設為抓手,深化與地方機構合作,加速服務標準全國普及與落地,助力構建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網絡。
持續賦能:護航銀齡健康未來
首期培訓的圓滿收官是新起點。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將持續深化與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中各級單位開展合作,通過推進系列培訓與學術交流,完善陪診服務標準體系,推動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縱深發展。通過培養更多高素質陪診人才,切實提升老年人就醫獲得感與幸福感,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積極老齡化貢獻堅實力量。
圖1:首期“老年陪診師資”培訓班
圖2:學員穿上“高齡體驗服”切身體驗高齡狀態
圖3:學員參加實踐考核
(圖片由中國老年醫學學會 許曉東 陳迪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