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近期在南海的小動作看似收斂,實則暗藏禍心。馬科斯政府在中菲博弈中玩起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把戲,但中國早已洞若觀火。
環球網報道,7月1日外交部一記精準制裁,直接斬向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這個"反華急先鋒",釋放的信號再明確不過中國捍衛主權的決心絕非空話。
這個時間點選擇堪稱絕妙。托倫蒂諾6月30日剛結束六年參議員任期,中方7月1日就出手,既避開其在職期間的敏感身份,又確保制裁效果不打折扣。既達到敲山震虎效果,又避免激化矛盾,當然,中方制裁不僅針對個人,更是對菲國內反華勢力的整體警告。
為啥會制裁他呢?托倫蒂諾的政治生涯劣跡斑斑,除了推動涉南海非法立法,還多次散布"中國間諜論",破壞兩國人文交流。
像托倫蒂諾這類”政客最擅長用"賣國賊"帽子打擊政敵,而他的言行早已超出正常政治博弈范疇。
中方第一個點明收拾他,就是在警告菲律賓國內的政客:任何企圖通過詆毀中國撈取政治資本的行為,都必須付出代價。
而就在中方亮劍前夕,菲律賓對著中國連出三招。
其一,菲律賓與立陶宛簽署所謂"安全聯盟"協議,兩個與中國存在摩擦的國家突然抱團,其針對性不言而喻。歐洲新聞網直言,此舉就是針對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這種拉幫結派的做法,與馬科斯嘴上說的"和平解決爭端"完全背道而馳。
其二,菲防長拋出的"整體行動區域"論調,呼應了日本4月提出的將東海、南海聯動的構想。雖然菲方聲稱排除朝鮮半島,但美澳日菲計劃12月建立協調中心的動向表明,一個針對中國的"小多邊"軍事聯盟正在成型。
其三,美方正在評估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建設彈藥工廠的可行性。這個1992年美軍撤離的舊海軍基地,如今可能死灰復燃成為對華軍事前哨。
特奧多羅在美方尚未正式提出要求時就急不可耐表示歡迎,其諂媚姿態令人瞠目。回想他在香會上無端威脅中國記者的丑態,這位防長的兩副面孔已暴露無遺,對外卑躬屈膝,對內狐假虎威,正是部分菲律賓政客的典型做派。
蘇比克灣的戰略意義非同小可。若美軍在此建立彈藥生產基地,意味著菲律賓徹底淪為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跳板。要知道,美軍在亞太的彈藥儲備原本主要依賴日本和關島,在菲設廠將極大縮短補給距離。這可能是美國為長期南海博弈做的后勤準備,一旦成型,菲律賓將更難在中美間保持平衡。
馬科斯政府似乎忘了歷史教訓。2016年所謂"南海仲裁案"后,菲律賓曾嘗到追隨美國對抗中國的苦果。如今杜特爾特時期的務實路線被拋棄,換來的卻是美國空頭支票。
現在,美軍在亞太的彈藥儲備僅能支撐高強度沖突7天,自身尚且捉襟見肘,又能給菲律賓多少實質支持?
更諷刺的是,就在菲律賓甘當美國馬前卒時,東南亞其他國家都在與中國深化合作。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6月初訪華時明確表示不愿卷入大國競爭,越南則在南海爭議海域與中國保持溝通機制。馬科斯政府的冒險政策,正在讓菲律賓在東盟內部陷入孤立。
特別是中期選舉后,馬科斯鞏固了執政地位,更需要警惕其在對華政策上鋌而走險。
現在,美國正試圖把菲律賓綁上戰車。從4月美日菲峰會到計劃中的彈藥工廠,再到12月將建立的四方協調中心,美國在南海的布局步步緊逼。但問題在于,菲律賓真能承受與中國全面對抗的代價嗎?
中國市場對菲律賓的重要性馬科斯自己心里清楚,這種經濟利益豈是幾句反華口號能替代的?馬科斯需要明白,美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從來不是免費午餐。歷史上被美國當槍使的國家,最終都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中國已經亮明態度: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托倫蒂諾不會是最后一個被制裁的反華政客,蘇比克灣也不會成為美國在南海的永久據點。菲律賓若繼續玩火,終將引火燒身。
那些以為傍上美國就能高枕無憂的菲律賓政客,是時候重新掂量自己的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