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開午 中青在線記者 溫維娜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加牙村的一家織毯工坊里,加牙藏毯非遺傳承人楊永良熟練地繞線、切線,再用鐵耙“啪啪”拍打,讓新織的部分保持緊實。
楊永良正在編織的,是一名北京的客人給父親祝壽定制的一塊“洪福齊天”藏毯——16只紅色的蝙蝠在靛藍的祥云中昂首展翅,寓意“福澤綿延”。
楊永良和他編織的“洪福齊天”加牙藏毯。(受訪者供圖)
青海是藏毯的故鄉,藏毯更是青海的文化名片。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永良現在仍住在出生的加牙村,不過,如今的他不僅是加牙村的“織夢者”,更深度參與到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創新中。
楊永良始終牢記2021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青海考察調研時對他的勉勵:“你這個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一定要傳承弘揚好。”他將祖輩七代相傳的“八字扣”編織法帶入企業研發環節,推動加牙藏毯從家庭作坊走向規模化生產。
七代傳承的工藝密碼
加牙藏毯,是加牙村出產的藏毯。這個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的小村莊,靠近著名的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塔爾寺擴建,為供應寺院裝飾及僧人們誦經的坐墊,藏毯便在塔爾寺附近的加牙村應運而生。
300多年前,楊永良的祖輩在這里開始織毯,鼎盛時期,家家都在織毯,到他這輩已是第七代。
2006年,加牙藏族織毯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楊永良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楊永良的加牙藏毯,堅持著父輩傳承下來的工藝流程:選毛、捻線、掛線、染線、上經線、挽橧、鎖邊、打須,然后開織,編織完成后,還需要經過刮平、修投溝等17道工序,全部純手工完成。加牙藏毯使用的是八字扣編織法,就像把一根根緯線栽種在經線上,織毯的匠人也被稱為“栽毛匠”。楊永良介紹,他編織的這張“洪福齊天”加牙藏毯,有120道密度,一平方米至少要有10萬個“八字扣”,前后織了近2個月。
紅綠色為主的松鶴延年,威武的猛虎下山,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盛開的玫瑰、海棠、牡丹,梅蘭竹菊、琴棋書畫、藏八寶、回字紋……在楊永良的手下,一幅幅構圖巧妙、色調和諧的美好圖景,徐徐展開。
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楊永良還擔任了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他的作品常代表公司在各類非遺展會、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亮相,成為青海藏毯產業的“文化名片”,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非遺傳承的活力。
藏毯展架起“絲路橋梁”
6月25日至29日,2025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以下簡稱:藏毯展)在青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場自2004年舉辦的展會,已走過20余年的歷程,不僅成為一個交易平臺,也成為文化交流窗口。據統計,藏毯展已累計吸引全球超5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生產商、20萬家采購商參展,交易總額超14億美元。
展會上,楊永良帶著他的諸多作品亮相,與來自全球的手工地毯參展商同臺對話。他的織毯場景被鏡頭記錄,他的工藝故事被寫進展陳手冊,他的作品更成為青海藏毯“活態傳承”的生動注腳。
2025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國藏毯協會副秘書長羅世偉介紹,今年的藏毯展有來自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伊朗、印度、土耳其6個國家的69家地毯商和來自國內10余個地區的111家地毯商報名參展。
伊朗客商Nasser已連續14年參展,他說:“西寧的藏毯展不僅是地毯銷售的平臺,更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平臺,也是將大美青海、夏都西寧推向世界的平臺。”
青海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樣的國際交流活動,青海藏毯產業從傳統作坊升級為智能化工廠,現在還能實現個性化定制,其產品從最初的少量品種發展到28個系列、160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圖案,一個集研發、設計、生產、展銷為一體的藏毯產業集群逐漸形成。2024年,青海省地毯及紡織材料的鋪地制品出口達1億元,出口擴大到27個國家和地區。
藏毯產業的數字蝶變
為進一步推動青海地毯產業的發展,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響亮品牌,在藏毯展期間,位于西寧綜合保稅區的世界地毯集散中心落成,旨在為全球地毯行業企業打造保稅倉儲、展覽展示、電商銷售、貨運物流等綜合服務平臺。
世界地毯集散中心精品館。(受訪者供圖)
“這里不僅是世界精品地毯藝術空間,更是集跨境供應鏈服務和數字化營銷于一體的地毯展示交易中心。”世界地毯集散中心共建單位青海大赤兔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沖介紹,借助數字化技術,青海藏毯產業實現了從傳統手工制作到現代化生產的轉型升級。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能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與生產流程;利用電商平臺,青海藏毯突破地域限制,將產品推向全球市場,開展跨境訂購,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的目光。同時,數字化營銷手段如直播帶貨、虛擬展廳等,也為藏毯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傳統手工藝品。在數字化的助力下,開展創新設計、創新營銷,青海藏毯產業正朝著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也讓非遺走進全球消費者的生活。
在集散中心的展廳,加牙藏毯的織機被放在一個醒目的位置,作為青海藏毯技藝的活態展示,供用戶進行編織體驗。
如今,楊永良還在青海睿英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擔任專家團顧問和大師課講員,以職業教育的方式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楊永良說:“訂單一直有,就不會失傳。”楊永良還為愿意學習加牙藏毯的人提供食宿,“把毯子好好做精了,讓加牙村的藏毯被更多人知曉,我就很知足了!”
從加牙村的農家小院到全球展臺,傳統藏毯正以新姿態“破圈”:有的融入現代家居設計,成為客廳里的藝術裝置;有的嵌入非遺體驗區,游客可親手編織迷你藏毯;還有的被博物館收藏,成為研究絲路文化的“活化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