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壇風云突變!
佩通坦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通話內容被泄露引爭議一事,歷經13天迎來泰國官方重磅表態,怎么個事呢?
泰國媒體報道,泰國憲法法院7月1日宣布,受理有關調查總理佩通坦是否存在違憲行為的請愿書,并決定暫停佩通坦行使總理職權。
從邊境沖突到錄音曝光,從執政聯盟分裂到街頭抗議,這場政治危機是如何發酵的?這一事件又將對泰國及中泰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中方的表態又傳遞了哪些信號?
通話風波:13天引爆政治危機
13天政治危機升級路線圖
6月18日錄音曝光→佩通坦道歉→自豪泰黨當晚退出執政聯盟,多名內閣成員辭職→6月20日上議院提交彈劾請愿書→6月23日反腐委啟動調查→6月28日曼谷爆發萬人抗議,要求佩通坦下臺→7月1 日憲法法院宣布停職。短短兩周,佩通坦的“通話門”為何在泰國國內掀起巨浪?關鍵在于泰國特殊的政治生態。
1.軍方敏感神經被觸碰:泰國軍隊在其國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佩通坦批評前線指揮官被看作 “挑戰軍方權威”,忽略了軍方感受;
2.執政聯盟裂痕:佩通坦所屬的為泰黨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淵源深厚,她的父親,也就是泰國前總理他信,和洪森相識多年,家族之間交往密切。但執政聯盟第二大黨自豪泰黨一直對其 “親柬” 的傾向頗有微詞,此前已因內閣改組與為泰黨產生分歧,通話事件就成為其退出聯盟的 “完美借口”,內部派系林立,這為她現在的被彈劾埋下隱患;
(圖片來源:豆包AI)
3.君主制下嚴苛道德“緊箍咒”:泰國憲法對公職人員的 “道德規范” 有嚴格要求,反對派抓住“私人通話”大做文章,指責其 “違憲失德”。
政治格局 “重新洗牌”?
佩通坦停職后,由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莊龍瑯擔任看守總理,那么泰國此后是否推舉新候選人?他信是否會再次 “幕后操盤”?泰柬的局勢會不會更加緊張?泰國軍方支持的政黨會不會借機上位?若政治僵局持續,提前大選或成唯一選項?這些都不得而知。
佩通坦上任后最引人注目的動作,是力推中泰合作。2024年8月,中方祝賀其當選,此后佩通坦多次強調泰中兩國友誼深厚,釋放友好信號;2025年2月訪華,雙方達成執法合作打擊電詐、邀請中企赴泰設廠等協議,推動雙邊關系進一步發展。她為何如此重視對華關系?一方面,泰國經濟對中國市場依賴度極高;另一方面,借助中國影響力平衡國內保守勢力,是他信派系的一貫策略。她的突然停職,是否會動搖雙邊關系根基?
中方回應的 “外交智慧”
1. 堅守 “不評論內政” 原則
在7月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 "不評論、不介入、盼穩定"暗藏深意,我國發言人表示這是泰國的內政,中方不作評論,同時作為友好鄰邦,希望泰國保持穩定和發展。泰國政治生態過于復雜,中方不介入具體紛爭,既是對泰國主權的尊重,也為了避免被卷入政治漩渦。
2. “盼穩定” 背后的考量
中泰雙邊貿易額已突破1300億美元,泰國政局動蕩直接影響中資企業在泰的利益和公民安全。中方 “盼穩定” 的態度,也是為了維護自身合理利益,是一種必然選擇。
3. 為未來合作 “留空間”
傳遞了無論泰國政局如何變化,中國“友好鄰邦”的外交定位是不會變的信號。中國的這種外交智慧,為中泰關系在此次風波后重回正軌預留了空間。
佩通坦的 “電話門” 的這場政治風波表面上看是偶然,實際上是體制深層矛盾的集中爆發的必然結果,泰國的“三角博弈”從未停歇。中國在這場風波中的表態,不僅展現了大國外交的原則和氣度,也是對區域穩定與自身利益的深度考量。未來泰國能否走出動蕩?答案或許比想象中更為錯綜復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