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全市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發展,7月2日至3日,重慶市舉行全市環境衛生暨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在首日的觀摩活動中,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家庭環保成長檔案”的創新實踐,與兩江新區“垃圾分類循環利用”中心的“一站多元化”處理模式,成為最吸睛的亮點。這場“從社區細胞到產業循環”的立體化考察,生動展現了重慶垃圾分類工作的民生溫度與科技厚度。
參會人員在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現場觀摩
家庭環保成長檔案
激活社區自治新動能??
在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居民們在茶余飯后多了一項新話題——誰家的“環保積分”又沖上了社區排行榜。這個老舊社區,正通過一本本動態管理的電子檔案,讓垃圾分類從“要我分”變成了“我要分”。
據了解,民主村社區秉承“黨建統領、多元共治、民生為本”的原則,打造了多元共治模范社區,垃圾分類參與率達90%,準確率達80%。
民主村社區垃圾分類設施煥新升級
“我們建立了‘家庭環保成長檔案’線上動態管理機制,通過社區工作者指導建檔、網格員定期核檔、巡檢員問題記檔、家庭自主曬檔,形成了‘建檔-跟蹤-提升’閉環培育模式。”
民主村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聚焦設施與服務兩大關鍵,在設施煥新上,精心打造了12處垃圾分類投放點。同時,通過打造“垃圾分類+便民服務”綜合體,構建規范統一的收集體系,設立“兩網融合智慧服務中心”,借助“再生資源回收日”開展趣味抽獎活動,為垃圾分類優秀家庭發放“民主村美食優惠券”,讓居民在垃圾分類中獲得實惠,構建起綠色激勵閉環。
“一站多元化”處理
讓建筑垃圾重獲新生??
在兩江新區“垃圾分類循環利用”中心,建筑垃圾正在經歷一場“華麗變身”。
據了解,兩江新區積極構建“社區驛站-移動回收-分揀中心”三級回收管理體系模式,實現從垃圾到資源的循環利用。位于康美街道的“垃圾分類循環利用”中心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參會人員在兩江新區“垃圾分類循環利用”中心現場觀摩
該中心占地面積約21000平方米,配套建設了可回收物分揀打包點、大件垃圾及園林綠化垃圾處置點、裝修垃圾和拆除垃圾處理點,運用3D分選等手段實現了“一站多元化”處理,極大地提升了垃圾處理的效率與質量。
據介紹,“垃圾分類循環利用”中心打通了“垃圾-材料-商品”價值再生通道。采用自動化垃圾分揀流水線,利用分揀機器人、磁力分選機等先進設備,對建筑垃圾進行精確分選,對可回收物進行高效、準確分類打包。其中,磚石、混凝土塊破碎成骨料,再生利用為建筑產品;破碎剩余的淤泥和石粉改造成再生種植土;大件垃圾和綠化垃圾被分選破碎后形成可燃物,有效實現了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
上游新聞記者 王淳 徐長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