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乘用車零售量達193.2萬輛同比增長13.3%。
在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以及消費回暖的雙重刺激之下,新能源滲透率突破32.6%市場正在經歷深度的重構。
自主陣營繼續領跑行業變革,比亞迪以26.6萬輛的成績蟬聯銷冠,其在5月下旬啟動的“百億補貼618”活動成效頗為顯著。海鷗以及秦PLUS等主力車型,持續呈現出熱銷的態勢。
吉利以8.2萬輛的成績位列第四,在緊鑼密鼓地跟進限時補貼策略之后,銀河系列單月成功突破7.9萬輛。
五菱憑借著較為穩定的微型車基盤,守住了7.95萬輛的成績,展現出了別具一格的生存智慧。
合資品牌呈現明顯復蘇跡象,南北大眾,憑借終端優惠以及產品的迭代,成功沖進了前兩名,速騰、朗逸等經典車型在煥新之后,持續地釋放出強大的力量。
豐田以THS混動技術作為核心,配合著凱美瑞,以及卡羅拉等主力車型的智能化升級,從而實現了銷量的企穩回升。
這對長期以來十分依賴品牌所帶來的額外價值的合資陣營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在產品力方面需要進行革新,與此同時在市場定位上要做到精準,二者缺一不可。
新勢力陣營格局初現新氣象,零跑汽車憑借4.14萬輛的優異成績,成功進入造車新勢力排行榜的第一名。其中以C11作為代表的車型,運用“在某一時間段里,降低價格,從而實現價格更優惠且配置更優良”的策略組合,有力地開拓了市場局面。
理想L系列,在保持高端優勢的同時,小鵬加快了城市NGP的落地節奏,這顯示出對于不同發展路徑的選擇所蘊含的智慧。
在這場分化的背后,技術的迭代,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成為了決勝的關鍵。
自主品牌,通過電動化,以及智能化技術,成功地構建了自身的技術壁壘;合資品牌則依靠體系化的綜合實力,穩穩地穩住了原有的市場根基;新勢力品牌憑借著精準的市場定位,順利地成功開辟了細分領域。
當價格戰逐漸地,向著價值戰轉變之時,只有那些實實在在地,理解用戶最底層需求的企業,才能夠在重新構建的車市當中,持續地保持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