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友分享的日本超市里的蔬菜包裝可以看到種植戶農民的照片。這種做法其實和中國古代“物勒工名”的精神有著天然的共鳴,但背后的社會氛圍和情感訴求又各有變化。
古代“物勒工名”,強調的是工匠對器物的責任和可追溯性,把名字刻在器物上,是一種制度性的自我約束,也是一種信任的保障。誰做的好,誰做的差,都能通過名字查到,是一種有溫度的誠信體系。
而在日本,農民把自己的照片印在蔬菜包裝上,說白了首先是一種對自己勞動成果的自信,覺得“我的東西值得被看到、被認可”,愿意為自己的產品負責。如果菜品出了問題,大家能找到是誰種的,這種“負責到底”的姿態,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現代社會對信任和聯系的追求。工業社會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了,超市里的蔬菜水果,往往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標簽。農民主動把自己的臉和名字印出來,相當于在和消費者說:“這不是流水線上的無名之物,是我家親手種的菜。”這種可視化的人情味,很容易讓人建立起信任感,覺得東西更安全、更有保障!
你會發現,在日本,很多地方農產品還會在包裝上寫上生產故事,介紹家族成員,這背后其實是一種溫和的情感紐帶,是希望和買菜的人建立一點點連接,讓大家知道“吃的不是無名之物,而是某個人努力耕作的成果”。
日本消費者對“可追溯性”格外敏感,農民把個人形象放到包裝上,相當于直接承擔了對產品質量的最終責任,既是營銷手段,也是對消費者心理的不安的溫柔安撫。這種差異化競爭,其實讓人買菜的時候多了一份踏實和溫暖。總結來看,這不僅是責任心的體現,更是對人與人之間信任、情感和安心感的追求,在現代社會反而顯得格外珍貴,好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啊,你有信心印上自己的照片,我就放心的去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