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上海市民目睹了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日暈。只見太陽被一圈巨大的七彩光環圍住,人們紛紛用手機拍下了這個場景。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施韡今天也看到了日暈,他告訴記者:“日暈不屬于天文現象,而是大氣光學現象,因為它的形成與云和冰晶有關,屬于氣象范疇。日暈其實并不罕見,與它相比,環天頂弧、環地平弧這兩種大氣光學現象更稀有。”
日暈出現時,太陽周圍會有一圈像彩虹一樣的圓弧。“日暈和彩虹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施韡解釋,與彩虹形成的原理相似,日暈也是光線的折射和色散現象。不同的是,兩者的光線方向正好相反——彩虹出現在天空中與太陽位置相對的另一側,而日暈在同一側且距離太陽不遠。通常光線與小水滴折射形成彩虹,遇小冰晶折射可能形成日暈。
日暈的形成一般與又高又薄的卷云、卷層云、卷積云等有關,云層中微小的冰晶就像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冰晶時,經過兩次折射、反射便形成了日暈。由于折射角度不同,在距離太陽22°角距的位置上形成環狀,是比較常見的日暈;再更遠一些的46°左右位置上,有時也會形成一個圓環或圓弧,稱為46°日暈,較為罕見。在全球一些地區,一年至少有130天會出現22°日暈。
解放日報記者徐瑞哲今天在華東師范大學拍攝到的日暈。
施韡進一步解釋:所謂暈,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冰晶把太陽光或月光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光學現象,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我們眼睛的稱為日暈,月亮照射冰晶反射至我們眼睛的稱為月暈。
有時候,太陽光線在冰晶之間發生多次反射,在日暈弧上產生亮斑,看上去像多了幾個太陽,這叫“幻日”現象。多的時候,太陽的上下左右會出現4個幻日。
與日暈和幻日相比,環天頂弧、環地平弧更為少見。環天頂弧形成于和太陽同一側的天空,并且以不超過四分之一圓周的長度環繞天頂。它的最內側顏色是藍色,最外側是紅色,排列順序與彩虹相反。環天頂弧被稱為“天空的微笑”,它的形成位置相當高,所以很少被人注意到。
2023年11月30日,施韡在上海天文館拍攝到的環天頂弧+上側弧(弱)+上切弧。
環地平弧也是一種很美的大氣光學現象,在太陽距離地平線至少58°時才會出現。在中緯度地區,太陽僅在六月和七月初才會到達這個高度,而且僅限于中午前后數小時內。環地平弧現象的形成原理與環天頂弧相似,均為太陽光照射高層大氣中的冰晶折射所產生。不同的是,環地平弧的入射光從冰晶上面進入,所以折射出來的顏色順序與環天頂弧相反。
原標題:《上海市民今天看到的日暈,是怎么形成的?大氣光學現象還有哪些?|新科普》
欄目主編:黃海華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 周馨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俞陶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