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覺得自己跟巴勒斯坦的聯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幾千年的事兒。猶太教的《圣經》(也就是基督教的《舊約》)里寫得明明白白:巴勒斯坦是上帝賜給猶太人的“應許之地”。這塊地對他們來說不是隨便挑的,而是神圣的故鄉。
幾千年前,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大衛王、所羅門王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建過王國,修過圣殿。那時候的耶路撒冷就是他們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70年,羅馬帝國把耶路撒冷的第二圣殿給拆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開始了長達兩千年的“大流散”。他們散到歐洲、中東、北非各地,日子不好過,經常被歧視、迫害。
但不管走到哪兒,他們心里都惦記著“回歸錫安”——錫安就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詞。這份執念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刻在骨子里的。
到了19世紀末,歐洲的反猶主義(排斥猶太人)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俄國和東歐,大屠殺和迫害接連不斷。猶太人覺得老這么下去不是辦法,得找個自己的地方安身。
于是,錫安主義運動應運而生。1897年,第一屆錫安主義大會在瑞士開會,正式提出要在巴勒斯坦建一個猶太國家。為什么是巴勒斯坦?因為在他們眼里,那是“老家”,是根兒所在。
宗教和文化:巴勒斯坦是精神支柱
光有歷史還不夠,宗教和文化也是猶太人選巴勒斯坦的大理由。說白了,巴勒斯坦對他們不只是塊地,更是信仰和身份的象征。
耶路撒冷不光是猶太教的圣地,也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圣地。但對猶太人來說,這地方的意義格外深。圣殿山、哭墻,這些都是他們祈禱和朝圣的核心。
幾千年來,不管流散到哪兒,猶太人祈禱時都面朝耶路撒冷。這種宗教情懷,不是隨便換個地方就能替代的。
猶太人流散了兩千年,語言、文化都快散架了。錫安主義者覺得,要讓猶太民族重新站起來,得有個地方讓他們聚起來,把希伯來語、猶太文化重新撿起來。
而巴勒斯坦就是這個“復興”的最佳舞臺。換句話說,建國不光是為了安全,也是為了找回自己的身份。
政治和國際支持:機會來了
20世紀初,國際局勢給了猶太人機會。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了一個宣言,說支持在巴勒斯坦建一個“猶太民族家園”。
為啥英國這么好心?一來是當時一戰打得正激烈,英國想拉攏猶太人支持;二來是想在中東插一腳,控制戰略要地。宣言一出,等于給錫安主義運動開了綠燈。
二戰后,納粹殺了600萬猶太人,活下來的猶太人更覺得必須有個自己的國家。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計劃在這塊地上建兩個國家:一個猶太國,一個阿拉伯國。
這決議雖然爭議很大,但給以色列建國提供了合法性。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
其他地方行不行?試過,但不靠譜
有人會問:地球這么大,猶太人非得擠在巴勒斯坦嗎?其實,他們還真考慮過其他地方,但最后都覺得不行。
1903年,英國殖民大臣提出,把東非的烏干達(其實是現在肯尼亞的一部分)給猶太人建國。這個想法聽著不錯,但問題一大堆:烏干達沒歷史和文化聯系,氣候又熱又潮,猶太人去了根本適應不了。錫安主義者內部吵翻了天,最后還是否決了這個方案。
19世紀末,猶太富豪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阿根廷買了塊地,想讓猶太移民過去建殖民地。但那兒土地貧瘠,氣候惡劣,離歐洲又遠,移民熱情不高,計劃不了了之。
還有人提過澳大利亞、加拿大北部,甚至蘇聯的遠東地區。但這些地方要么太偏,要么沒人支持,要么根本沒猶太人愿意去。相比之下,巴勒斯坦有歷史、有宗教、有國際背書,吸引力甩其他地方幾條街。
戰略位置:巴勒斯坦太關鍵
除了感情和政治因素,巴勒斯坦的地緣位置也讓猶太人沒法放棄。巴勒斯坦在東地中海邊上,連接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控制這塊地,不光能站穩腳跟,還能影響中東的局勢。對猶太人來說,這是個安全和發展的雙保險。
20世紀中東石油崛起,大國都盯著這塊地方。英國、美國、蘇聯都想在這兒插一腳。以色列建國后,靠著美國的支持,成了西方在中東的橋頭堡。這種戰略價值,其他地方沒法比。
移民和土地:一步步扎根
猶太人是怎么在巴勒斯坦站住腳的?19世紀末,錫安主義者開始組織移民,第一波人到了巴勒斯坦。那時候,這塊地是奧斯曼帝國的,人口不多,猶太人占少數。
他們通過買地、建村子,慢慢扎下根。到20世紀初,猶太移民越來越多,特別是二戰后,逃難的猶太人大量涌入。
到1948年建國時,猶太人已經通過購買和開發,控制了巴勒斯坦不少土地。聯合國分治決議劃的地盤,他們也基本守住了。這一步步的積累,讓建國成了現實。
沖突根源:阿拉伯人不干
猶太人建國不是沒代價,最大的麻煩就是跟當地阿拉伯人的沖突。
巴勒斯坦本來住著大量阿拉伯人,他們在這兒生活了好幾代。猶太人一來,買地、移民、建國,阿拉伯人覺得自己的家園被搶了,自然不干。從20世紀初開始,雙方就摩擦不斷。
1948年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就聯手打過來,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雖然以色列贏了,但巴以沖突的種子就此埋下。到今天,和平還是遙遙無期。
回頭看,猶太人選巴勒斯坦建國真不是隨便拍腦袋決定的。
當然,這選擇也帶來了大麻煩。巴以沖突打了70多年,死了無數人,問題還是沒解決。猶太人建國的夢想實現了,但代價是跟阿拉伯鄰居的長期對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