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烏克蘭基輔,古色古香的教堂。
1941年,基輔街頭指揮交通的大叔,身后可以看到不少的德軍士兵,還有一門76毫米登陸高射炮。此時的基輔,已經被德軍占領。
1941年基輔,還可以看到戰爭過后的遺跡。
1941年9月,基輔戰役的硝煙尚未散盡,德國戰地攝影師約翰內斯·黑勒(Johannes Hale)跟隨國防軍第六集團軍的腳步踏入這座滿目瘡痍的烏克蘭首都。他的鏡頭下,凝固的不僅是戰爭機器碾壓后的廢墟,更是一個古老文明在極端暴力下的痙攣與沉默。
1941年9月19日,德國國防軍的鐵蹄踏破了基輔的城門,這座被譽為"俄羅斯城市之母"的古老都城在經歷長達78天的頑強抵抗后,最終淪陷于納粹德國的統治之下。基輔戰役成為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蘇聯西南方面軍的覆滅不僅改變了東線戰場的戰略格局,更開啟了基輔市民長達778天的黑暗歲月。
當1943年年底,蘇聯紅軍解放基輔時,這座戰前人口84萬的城市僅剩18萬幸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