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和日本多少是有點深仇大恨的,從1904年,日本為了爭奪東北亞霸權,暗地里偷襲沙俄的旅順艦隊,日俄就真刀真槍的大干一場。
后面的諾門罕戰役,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主動進攻蘇聯,被蘇聯名將朱可夫打得親媽都不認識,一戰損失六萬余人。
一直到二戰期間,日本面對蘇聯這個紅色巨人,都是顫抖的,可不惹事,最終還是逃不過一頓毒打。
二戰末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開始對日最后作戰,50萬日軍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死傷一片。
而就在日本投降當晚,蘇聯還干了一件事,氣得日本罵娘,如今都在抗議!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蘇聯和日本的恩怨
要盤清楚近代史上蘇聯和日本的深仇大恨,其實也不復雜,看明白兩個時期雙方的過招就能清楚。
第一個就是沙俄時期,當時不管是日本還是沙俄帝國,對于中國領域的覬覦之心都很重。
19世紀末期,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從大清手里割占了中國東北大片領土。
并準備進一步南下強占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擴大遠東領土。
很不湊巧,日本也看上了這兩塊領土,在東南亞的擴張野心與日俱增,就和沙俄碰上了。
對于遼東半島的侵占上,日本通過甲午海戰,強迫清廷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里面有一項是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
沙俄一聽就眼紅了,“這是我看上的地盤,你憑什么拿?”
清政府太腐朽,只能看著兩幫人馬搶地盤,自己做起和事佬,丟大了人,最后沙俄直接派出太平洋艦隊到日本海域“自由航行”,進行軍事威懾。
政治外交上,則是聯合德法兩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放棄了遼東,清政府保住遼東的代價就是多掏三千萬兩白銀當贖金,說起來都是恥辱史。
這件事之后,沙俄和日本的矛盾就公開化,沙俄則以“干涉還遼”一事,將自己當作清政府的頭號恩人,獲得了中東鐵路特權。
后面又租借旅順大連,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東北的控制。
日本一直緊盯著沙俄的動向,知道早晚等干一仗,才能分清楚公母。
最后在1904年,日本不講武德,派兵襲擊沙俄駐旅順的艦隊,原本沙俄是沒將日本放在眼里的。
畢竟日本才多大地盤,打打清軍還行,真碰上沙俄軍隊,不是丟盔棄甲的料?
可結果就是這一仗爆出冷門戰績,沙俄敗了,遼東半島租借權和南滿鐵路控制權都被轉讓給了日本。
除此之外,沙俄還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了日本,千島群島北部與日本擇捉島等南部島嶼的邊界劃定爭議暫時懸起來,不作處理。
二、日本投降當晚,蘇聯干了一件事
沙俄敗給日本這件事影響巨大,進一步促進了內部社會變革,最終蘇聯隆重登場。
當時日本作為協約國成員,還和美英等國共同出兵西伯利亞,想要扼殺蘇聯。
算是給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上了點壓力,不過這些外部干預力量很快就被蘇聯紅軍打跑。
蘇聯開始接管沙俄時期留下的爛攤子,這一次誓要和日本清算歷史舊賬。
1939年,日本關東軍在蒙古東部的諾門罕地區主動進攻蘇聯軍隊,以此試探蘇聯的戰爭實力,順帶擴張在蒙古的地盤。
結果就是在朱可夫將軍的指揮下,日軍被打出了心理陰影,傷亡六萬余人,從此再也沒有“北進”想法,直接將戰略方向轉移到“南下”太平洋。
后面二戰爆發,蘇聯和日本心照不宣,在1941年簽署《蘇日中立條約》。
雙方表面上在尋求相安無事,實際上想法分別是,蘇聯等著擺平德國,再回頭找日本算賬。
日本則想著侵略完中國,消化掉資源,再轉過頭對付蘇聯,雙方就暫時性相安無事。
一直到二戰末期,美英蘇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協議,蘇聯會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后對日作戰。
美英兩國都覺得日本的武士道太硬,不想為此徒增傷亡,為了讓蘇聯出兵,直接同意恢復沙俄在1904年以前的在華利益。
包括大連港、旅順港租借蘇聯,以及將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送給蘇聯,這才算是請動蘇聯紅軍對日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事是美國背著中國政府作出的決定,嚴重損害了中國利益。
美蘇計劃得很美好,但意外發生了,美國為了避免對日登陸作戰,將剛研發好的兩顆原子彈丟給了日本。
日本也因此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接受過“核平”的國家,事實證明,核武器面前,武士道是不值一提的。
當日本天皇知道自己在這個大號炸彈下面,也難逃一死的時候,直接拉上內閣投降,說啥也不抵抗了。
蘇聯懵了,因為他們原本計劃8月18日到9月5日之間對千島群島發起爭奪戰,占領全部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
現在日本突然要投降了!那準備好的作戰計劃怎么辦?按照常理來說,日本當時已經是投降姿態,就不能打了。
三、日本多次討要
眼看雅爾塔會議的成果要破產,斯大林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結論。
相比于領土,面子是不值一提的,全當沒聽見日本投降,攻島計劃繼續執行。
美軍也不知道這件事,8月15日正在軍艦上放煙花慶祝勝利,蘇聯軍隊就架著喀秋莎,開始對著千島群島的門戶展開猛轟。
當時日本守軍已經接到投降命令,心情正沮喪,怎么就投降了?這下好了,實戰繼續!
日本這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不管是士兵的斗志,還是武器裝備,面對蘇聯紅軍都差了一大截,更何況幾十萬關東軍都被橫掃,后面扔到西伯利亞種土豆。
僅是守島的日軍,根本不夠蘇聯軍隊一個回合沖鋒的,更重要的還是沒準備,誰能想到白天日本簽署投降協議,晚上蘇聯軍隊就來攻島。
根據一個守島日本兵的回憶,他們對于蘇聯人的突然進攻是混亂的,沒人料想到戰爭還在繼續。
1945年8月15日凌晨時分,蘇軍101步兵師士兵冒著嚴寒沖上了千島群島的門戶占守島。
當日軍聽到沖殺聲的時候,有人抬頭去看,發現蘇聯紅軍一手拿槍,一手拿著伏特加,趟著齊腰深的海水往他們沖來,這場面比朱可夫指揮的諾門罕戰役還要奇幻。
守島的日軍91師團士兵,一直沒經歷過什么大仗,面對蘇軍攻勢,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直接繳械投降。
整場戰役持續了18個小時,蘇軍以傷亡一千人的代價,殲滅日軍八千余人,最終千島群島盡歸蘇聯掌控。
直到蘇聯崩塌后,俄羅斯接過了千島群島,日本對此十分不服,多次抗議,提出要俄羅斯歸還千島群島。
俄羅斯就一句話:“這是二戰成果,神圣不可侵犯!”
參考資料:
1、《蘇日中立條約》的締結與影響——《中共黨史研究》 2008年第1期82-89,共8頁
2、終戰之戰 遠東蘇軍對日作戰之千島群島登陸戰役——《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2018年第8期130-150,共21頁
3、日俄戰爭之起因——《大連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178-190,共13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