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老家八十三年,到臺灣七十七年,今天終于可以回老家了!伯伯,您的侄子侄女侄孫,一大家子20多口人都來接您了!”2025年7月2日下午,臺胞劉德文抵達河南新鄭國際機場,護送新鄭市籍老兵靳致欽骨灰回到家鄉。這是時隔兩周之后,劉德文再次護送老兵骨灰回老家河南。
靳致欽大陸親屬向劉德文獻上錦旗
現年58歲的劉德文,出生在臺灣屏東,后到高雄工作。2002年起,他成為高雄市祥和里“里長”,在為社區服務中,逐漸接觸到了社區的老兵。老兵們背負著與血親分離之苦,經歷大半個世紀的守望,將對大陸親人和土地的思念化作回家的渴望,深深撼動了劉德文的心。祥和里社區一共有兩千多位老兵,其中河南籍老兵有兩百多名。2003年,劉德文開始幫助大陸去臺老兵完成“落葉歸根”的愿望。2006年,他毅然辭去了高薪工作,成為了“專職”的公益“擺渡人”。23年來,劉德文將300多名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陸老家,其中河南籍老兵有20多名,老兵靳致欽就是其中一個。
據靳致欽親屬介紹,靳致欽是新鄭市辛店鎮北靳樓村人,1925年10月出生,下面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目前都已去世。靳致欽1942年8月從軍,曾參加抗戰,1948年到臺灣之后失聯。但歲月的長河緩緩流淌,卻從未沖淡家族世代對他的深切思念。靳致欽的父親、弟弟妹妹生前,總在不經意間提起漂泊異鄉的靳致欽,那聲聲念叨里,藏著無盡的牽掛與懷念。
90年代初,同為老兵的白先勇老先生從臺灣回老家新鄭市辛店鎮郭老莊村探親,帶回了靳致欽的消息。去臺灣以后,身為同鄉的他們一直在一起生活居住,互相照顧。靳致欽終生未婚,未生育子嗣,1970年5月在臺北因病離世。白先勇老先生帶領老兵們一起料理了靳致欽的后事。白先勇老先生帶回了靳致欽的一張遺照,也是靳致欽唯一的一張照片,被視若珍寶。靳致欽的二侄子靳建民更是將這張照片珍藏在手機殼內,方便隨時翻看,緩解思念之情。
將靳致欽的骨灰運回老家安葬,成了家人們一直以來的愿望,靳致欽的大侄子靳書民,這么多年來一直帶領家人在為此努力。聽說有公益人士可以幫忙送回臺灣老兵的骨灰,年事已高的靳書民激動得睡不著覺了,便讓兒子開始上網聯系試試看。2025年2月,他們終于通過網絡聯系到了臺胞劉德文。劉德文不辭辛勞,奔波操辦,用實際行動搭建起兩岸親情的橋梁。按照要求準備好相關資料后,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將近半年之后的今天,終于迎回了靳致欽老先生魂歸故里。
在新鄭國際機場,劉德文與靳致欽親屬進行了交接。靳書民還專門準備了飽含深情的接機致謝詞,表達激動的心情,“向劉德文里長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您的善舉不僅圓了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夢,更讓我們看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這份恩情,我們將永遠銘記,世代相傳!”
靳書民的妻子張慧芳含淚告訴記者:“雖然不曾跟大伯見過面,但是血緣關系是永遠都割不斷的。老一輩、這一輩人的心愿都圓了,不能再把這個心愿傳給下一輩人了。”
親屬們向劉德文獻上錦旗,感謝他護送靳致欽老先生的骨灰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實現落葉歸根的夙愿。
當日,劉德文馬不停蹄從鄭州趕赴陜西渭南護送另一位老兵骨灰回鄉,而在7月3日他將再次回到河南,對接一位宜陽籍老兵骨灰回鄉事宜,爭取在中秋節將這位河南老兵回鄉“團圓”。
審核:夏萍 陳貞君
記者:夏萍 仝新叢 趙學玉
實習記者:張帆 龔楷宸
編輯:仝新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