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法之名》中,大佬遍地走,人均廳局級。作為全劇的主角,洪亮的身邊盡是各種級別的領導干部。
政法委嚴立誠、岳父杜旭東、檢察長張放,這些都是副部級的高官,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老領導蘭景茗是實權的副廳級,老同學李人駿正走在副廳級的路上。許言午是市公安局局長,鄭雅萍是省檢察院的主任,喬振興是市檢察院的主任,柳韻是掌管開發區的正處級干部。
洪亮環視了四周,仿佛只有自己還是入職多年、原地踏步。所以,難怪他會產生辭職的想法。畢竟,與李人駿、喬振興相比,在職場的賽道上,大家起點相同、同時開跑,誰料,洪亮分分鐘就被人套圈了。
在指導小組解散之后,洪亮又一次把辭職報告擺在了檢察長張放的面前。按照慣例,在洪亮離職前,作為領導的張放,要與他進行一次談話。
既然是已經決定要離職,洪亮也就沒有了顧忌,他對著張檢說了一肚子掏心掏肺的話。其中,有一段話他是這樣說的,“進十一部以來,一個朋友沒交下來,這屬于個人人品問題。我調到咱們省院,年頭也不算太短,我進來就是孫專委帶著我,走了好幾個部門,就這幾年才到的十一部。”
洪亮的這段話,雖然是回憶自己在省院的經歷,卻也無意間道出了他官場生涯十八年原地踏步的真相——在十一部,洪亮一個朋友也沒有交到。
作為十一部的檢察官,洪亮的工作本就是刀刃向內、查處職務犯罪。特殊的工作性質,必然會惹人不快、觸人霉頭。何況,洪亮又是個講原則、有底線的人,因此,在工作中難免會得罪人。就像問詢王春祥的過程中,他就被家屬抵觸,承受著鄭雅萍等人的誤解。
不過,這不是洪亮18年來不升職的原因。畢竟,洪亮調進省院年頭不短,曾在多個部門工作過,并不是一開始就釘死在十一部的位子。
在官場上,有許多人原地踏步,是因為他們在一把手面前露臉的機會少,導致存在感不強、印象分不高。但是,洪亮卻完全不同,他工作熱情高、專業能力強,在省院內部也是少有的紅人。
事實上,洪亮鐵面無私的性格,才是他仕途坎坷、職場蹉跎的重要原因。洪亮專業能力很強,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卻并不夠圓滑。對老同學李人駿,他一言不合就開懟;對于領導孫專委和張檢,他二話不說就反駁。
洪亮這樣的直腸子屬性,必然不會令人感到討喜。
無獨有偶,在《人民的名義》中曾經有過一位二十多年的老處級干部易學習。當時,漢東省委的一眾大佬說到易學習的遭遇時,曾經有過一句經典臺詞,“現在的官場是不跑不送、降職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洪亮與易學習一樣,都是任勞任怨、不跑不送,所以才會成為官場升職的絕緣體。
朝中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樹好乘涼。無論是海東省,還是漢東省,無論是洪亮,還是易學習,只要人在官場,就需要政治資源和背景人脈。
和出身草根、毫無背景的易學習不同,洪亮并不缺少政治資源的加持。他的岳父江旭東是漢東省政法系統的老領導,曾經在東平市和海東省長期負責政法工作。
將門無犬子,官家無白丁。洪亮背靠著岳父這棵大樹,為什么卻還是與升職加薪套餐始終無緣呢?
或許,是江旭東注重名聲、愛惜羽毛。畢竟,從他的視角來看,洪亮是自己的女婿,舉薦提拔洪亮容易給人留下任人唯親的口實。所以,越是和他親近的人,他越不好出面舉薦、選拔任用。羽絨服臟了還可以洗,但羽毛臟了就不好洗了。
諷刺的是,江旭東恰恰不是一個愛惜羽毛的人。否則,他就不會輕易答應蘭景茗,在萬海案的事情上求情。既然江旭東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害怕累及名聲,為何偏偏對洪亮的仕途不管不問呢?
在劇中,有一處細節值得注意。洪亮與岳父江旭東的任職區域有著高度的重合。在江旭東任職東平的時候,洪亮恰巧也在東平;江旭東升職調任省里,洪亮也幾乎同時來到了省里。
洪亮的仕途軌跡,明顯是江旭東的有意為之。從江旭東干預萬海案的行為來看,他必然也是幕后的黑手之一,錢權交易、徇私枉法是大概率事件。
江旭東深知洪亮的性格和人品,所以才會有意地打壓女婿的仕途,堵死了他上升的通道。畢竟,以洪亮的脾氣秉性,一旦升了職、掌了權,必然會揮舞著法律的利劍,破除黑惡勢力的保護傘。
為了避免女婿查岳父的可能,江旭東這才為洪亮的仕途蓋上了封印,也徹底鎖死了他的上限。
洪亮的仕途,始于東平市,終于江旭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