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廣州、深圳、長沙等多地宣布對中華田園犬(土狗)“解禁”。輿論普遍表示歡迎,有觀點認為,這是尊重中華傳統,是文化覺醒;也有觀點認為,這是精細治理的開端。
城市寵物的價值是依附于人的,解禁土狗背后,是中國社會變遷中科學、經濟、人文等各因素深刻而有趣的變化。
作為公共政策,禁養狗種的目的在于消除負外部性。簡單地說,就是你養了狗,對別人造成了風險和成本,就需要立一個規矩。比如遛狗牽繩、帶走狗屎、深夜狗叫擾民得給狗戴嘴套等等。如果一些犬種體型太大、太兇猛,具有過高的風險,就要從根本上禁養。
過去,中華田園犬是用來看家護院的,自然領地意識強,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不過,考慮到中華田園犬體型并不算大,所以是否應該禁養一直有爭議。
伴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華田園犬看家護院的功能在下降,和人的接觸在增多,這也是狗適應中國社會變化的過程。
更深刻的變化發生在社會領域本身。中國城市養狗的現象,大致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城市家庭把狗作為寵物養,追求的是寵物陪伴提供的情緒價值,一般經濟條件許可,都會在流行的品種中挑一只。當時沒什么人養土狗,也談不上禁土狗。
后來,隨著養狗逐漸普及,經濟條件不那么好的人也開始養狗了,有一些人就會去養一只相對便宜甚至不要錢的中華田園犬。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更加精細化,不少地方開始出臺禁養政策。這時,爭議就從無到有、由小變大。
一些地方出臺禁養犬種政策,實際上還有一個潛在的考慮,就是盡量減少城市養狗的數量。把最便宜甚至不要錢的中華田園犬禁掉,就把很多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擋在了大門之外。這個考慮未必不合理,畢竟,一個家庭要付出很多經濟和精力上的成本,才能好好地養狗,降低狗對他人的外部性。
當養中華田園犬的人越來越多,公平性的質疑越來越大,公共政策自然會發生變化。比如廣州的通告就表示,將中華田園犬(土狗)移出危險犬品種并納入登記管理,可以加強養犬登記管理機制的落實,避免混血犬只脫離管理,促進城市無主土狗的收容救助,緩解涉犬人群對立情緒,對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滴水可見太陽,解禁中華田園犬,是人的尊嚴更大程度地實現,是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體現。
社會是復雜的,正如前面所說,解禁中華田園犬,實際上降低了養狗的經濟門檻,但養狗的花費并不低。比如,疫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養了一只狗,有可能不去打疫苗,甚至也不辦狗證。隨著禁養的解除,這些新問題該怎么辦,也是需要正視的。 □ 劉遠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