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統治蘇聯近三十年的斯大林去世。
事出突然,原來其指定的接班人馬林科夫還未完全掌控整個國家局勢,某些重要權力一下子陷入真空狀態。
同屬蘇共中央主席團的貝利亞生性機警,立即展開個人的進階計劃。
此時,蘇美雙方的冷戰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如果美國趁機從中作祟,蘇聯將前途堪憂,必須快刀斬亂麻,盡快結束權力真空的局面。
同樣身在蘇共中央主席團的赫魯曉夫,找到了時任國防副部長的朱可夫,請求其為了蘇聯的前途挺身而出。
四天后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朱可夫按照事先的約定,掏出了手槍,當眾扣押了貝利亞。
會議形勢極其嚴峻,全場參會人員屏氣凝息,靜待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最終赫魯曉夫成功成為下一任接班人,那么,最終貝利亞結局如何?朱可夫結局又如何?
一、爭奪
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赫魯曉夫同屬蘇共中央主席團成員。
論地位,馬林科夫位居第一,圈內人士十分明白,他是斯大林同志欽點的接班人。
旁觀者卻看得分明,馬林科夫根本無法接過“傳國玉璽”,與斯大林相比,他處事不夠果斷利落。
每逢重大事件,總是會表現出些許的婦人之仁,這是理政者的大忌。
馬林科夫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恰巧與斯大林形成互補,才使得其對這位馬林科夫同志寵愛有加。
貝利亞則位居第二,掌管著內務部和安全部,也就是說國家的信息情報網,警察等重大權力全部系于此人之手。
斯大林在位期間,他乃是其最鋒利的一把利刃,所向披靡,幫助其制造了多個冤假錯案,以達到某些其他見不得人的目的。
因而,作為領袖的“白手套”,他的名聲不佳,要想更進一步,十分困難。
貝利亞
反觀赫魯曉夫,倒是極具優勢,雖然當前在主席團中排名居末,低調內斂,在黨內的人緣又極佳,同時兼具斯大林的手腕與智慧。
聰明如他,一開始并沒有表現出強烈的上位愿望。
任何一個團隊的競爭,最終的勝利者往往不是剛開始就參與爭斗的人,如同鷸蚌相爭,最終得利的往往是漁翁。
赫魯曉夫從一開始就決定當一名漁翁。
貝利亞急功近利,斯大林去世后的第四天,也就是3月9日的當天,他就開始了行動。
他深知自己名聲不佳的劣勢,故而,試圖通過對幾項冤假錯案的平反來挽回聲名。
斯大林去世前,鬧得最沸沸揚揚的事件莫過于“克里姆林宮醫生間諜案”。
身為這樁事件的謀劃者,他十分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件事情的發起者就是馬林科夫,他聽信了大夫吉馬舒克的言語,認為蘇聯存在一個潛伏于醫療行業的間諜團隊,他們以治療高層權要為契機,展開秘密的謀殺。
斯大林的親家,時任國家二把手的日丹諾夫就是死于這個團體之手。
因此,蘇聯的醫生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當中。
醫療行業是一個國家的民生領域,醫生惶恐,自然不敢輕易為人醫治,導致整個國家怨聲載道,呼吁停止調查的呼聲越來越高。
原來因為有斯大林的命令,他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如今,他人已去世。
恰好可以借機往馬林科夫的頭上蓋一頂“帽子”,削弱一下其威望。
事情按照計劃進行,貝利亞因為平反了以“克里姆林醫生間諜案”為首的多個重大案件,同時,又抓緊整頓內務部和安全部,刷新了個人在政界的形象。
馬林科夫雖然為名義上的接班人,但是貝利亞的操作,樁樁件件全部指向自己,打得自己毫無還手之力。
他在政界混跡多年,明白如果其果真掌握了中樞,恐怕自己將不會有好果子吃。
必須予以還手,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赫魯曉夫找到了他,對之曉之以理,動之以國家大義。
在馬林科夫看來,赫魯曉夫上臺,自己將處于絕對安全的地位,于是兩人結成聯盟。
面對來勢洶洶的貝利亞,結成聯盟的兩個人又會作出什么樣的舉動呢?
二、高潮
貝利亞雖然占盡了優勢,但是他沒有掌握軍隊,這才是掌握絕對權力的關鍵。
赫魯曉夫立即聯系自己的老朋友朱可夫。
朱可夫乃國防部副部長,朱可夫又與國防部長布爾加寧關系非常好,兩人同時站到了赫魯曉夫一方。
蘇聯外長莫伏波夫、科學院院士米高揚等人經過仔細考量,最終選擇了赫魯曉夫。
通過以上幾人的身份可以判定,軍隊、知識分子和國外力量已經掌握在赫魯曉夫手中,他完全具備了與貝利亞一決高下的資本。
然而,沒有到決戰時刻的來臨,誰要說不準到底誰勝誰負?
1954年6月,最高潮的時刻來臨,蘇共中央大會召開,雙方正式搶奪一號人物的交椅。
貝利亞認為經過三個多月的準備,一開始表現出勢在必得的勁頭。
沒承想赫魯曉夫半路殺出,在大會上細數其犯下的種種罪行,其中包括令其難以活命的叛國罪和間諜罪。
面對指控,貝利亞據理力爭。
朱可夫早就做好準備,控制了會場的內外,說著他掏出手槍,黑洞洞的槍口指向自己的時刻,貝利亞才意識到失敗。
緊接著他被逮捕起來,關入監獄當中。
赫魯曉夫采取了一系列穩定人心的政策,迅速站穩了腳跟。
反觀貝利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他試圖在審判臺上作出反駁,只是反駁是那樣地蒼白無力,因為結局已經注定。
他明白自己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歷史上無數的實踐經驗已經說明這一點,他托付看守人員,希望他們能將自己死亡的消息告知兒子。
1953年12月23日,貝利亞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一顆子彈將他送向了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里,或許他能看到斯大林,不知兩人又會聊一些什么內容?
朱可夫因為擁護有功,沒多久,就升任國防部部長,如同護法金剛,以絕對的實力護佑著赫魯曉夫的地位。
三、結語
權力的更迭向來充滿著爾虞我詐,血雨腥風,江山如此多嬌,無數英雄甘愿為之折腰。
其中的是非曲直,實難用善惡對錯區分。
以上政變,到底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誰是正義的?誰又是邪惡的呢?誰又能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呢?
參考資料:
唐士潤 《赫魯曉夫成為蘇聯領袖是歷史發展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