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為中老年迪斯科狂歡派對買單?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領域 | 目的地營銷
01
昨天,讀者朋友A小姐和我討論了一個近期足以讓她崩潰的事情。
她說:“熙少,我這輩子沒做過什么大逆不道的事,結果因為一張刀郎演唱會門票,差點跟我爸決裂。”
事情是這樣的,她爸是十幾年刀郎老粉,家里車載音響永遠循環《2002年的第一場雪》。
刀郎一宣布來山東臨沂開演唱會,老爺子立刻拍桌子:“給我搞兩張票。”
她一看時間,心想這有啥難的?
比周杰倫票好搶吧,結果一通操作猛如虎,自己搶到一張,留給她爸的那張沒影了。
她說那一刻自己有點懵:如果不是為了陪親爹,誰會去看刀郎?
咱年輕人追個Blackpink都被說“腦殘粉”,現在到老父親這兒,自己淪為“孝順粉”了。
她嘗試上網轉票,結果發現所有人都和她一樣陷入“孝心內卷”。
你隨便刷小紅書, 這個話題底下,全是全國孝子孝女在哀嚎:
“搶到了自己的票,沒搶到爸媽的票,造孽啊……” “求問,臨沂檢票嚴嗎?能把票給我爸用嗎?” “本來想盡孝,結果花了8000塊還沒搞定,太離譜了。”
A小姐痛心疾首,她直言刀郎演唱會票暫時是國內溢價最高的,像她詢價過的臨沂場黃牛報價,680元的票賣6500元,880元的票賣7500元,1080元的票賣9500元,1280元的票賣13000元......
一張演唱會門票正好一臺蘋果15 Pro Max。
最戲劇性的是她的心路歷程,先是痛苦糾結要不要加價,后來安慰自己:“給爸媽花這點錢不算啥。”
到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我就當陪著去看演唱會,至少是兩代人情感破冰。”
結果就是尷尬了,她爸沒沒買到,自己要硬著頭皮去聽還是退之間兩難選擇。
A小姐不是個例,我另一個朋友比她還慘。
她爸在湖北武漢,要先坐高鐵到鄭州,再轉車到臨沂,票務難度直逼春運,高鐵票她提前10天買完,回頭再一看想要車次全無,她認為這都是刀郎的魅力。
“太嚇人了!”
演唱會票更是地獄級難度,朋友先后找了6個朋友幫忙搶,其中兩個是公司公認“搶票王者”,結果還是一張都沒刷到。
于是她感慨,“刀郎真是中老年人的周杰倫,票比誰都難搶,票比誰都貴,黃牛還比誰都囂張。”
總之,在這個消費收斂、情緒內卷的年代,刀郎演唱會成了全國孝子孝女最高端的心靈供奉。
02
要理解刀郎演唱會門票為什么如此難搶,先要看一個很多人忽略的事實。
刀郎粉絲基本盤就是中老年群體,而且是有錢有閑、情感饑渴的那種。
此前,據證券時報報道,刀郎巡回演唱會中,50歲及以上觀眾占比達到44.5%,這個比例在大型演唱會中非常突出,顯示出他對于中老年群體的強大吸引力 。
而很多年輕人對刀郎的印象還停留在《西海情歌》、《2002年的第一場雪》,但他前兩年《羅剎海市》火出圈,可以說把無數60后、70后中年男人的回憶殺全都喚醒了。
有人說刀郎的歌有一種“西北底色”和“下沉敘事”,說白了,唱的就是他們的青春和苦日子。
所以,你別看刀郎粉絲平時不吭聲,一到演唱會開票,瞬間爆發購買力。
而這次山東臨沂刀郎演唱會,場地是臨沂奧體中心體育場,公開信息座位容量大概在5.7萬上下,但實際出票總量比這個少,因為要留出舞臺搭建、安保和VIP票區。
反觀刀郎抖音都近2000萬粉絲數量,還得算上那些“陪聽”的孝子孝女們,1280元的原價票被黃牛炒到1.3萬元,本質上就是一個供需極度不平衡的結果。
此外,刀郎的演唱會往往是壓抑的中老年消費情緒一次性爆發,他的中老年粉絲極度珍惜“看一場活著的刀郎”的機會。
朋友A小姐和我說她不是第一次陪父親去看刀郎,在她看來,刀郎演唱會就是一場大型的中老年迪斯科。
據她觀察,那些現場來看演唱會的,都是負責享受的中老年人,基本沒有人會琢磨怎么搞定票,現場負責high就完事了。
那么,誰來給他們搶票?
答案很簡單,還是這些全國的孝子孝女們。
這個模式和周杰倫、五月天、林俊杰的演唱會完全不一樣,他們主要受眾是中產和年輕白領,雖然也搶手,但大家對溢價有理性心理預期:“翻兩倍就算高了,實在不行鳥巢外面坐著聽。”
刀郎粉絲的消費心理非常簡單:“我爹一輩子就等這一次,多少都要去。”
這也是“孝心票價”失控的重要原因。
年輕人替爸媽搶票時,面對的不是一場秀,而是一次精神供奉。
你要是搶不到,有的爹是真的會埋怨你一輩子——不信去小紅書看那些翻車現場就知道了。
所以,刀郎門票滿足了三個剛需:
情懷消費:很多人聽了20年磁帶,終于想看一眼真人。 社交炫耀:演唱會成了中老年人朋友圈最頂級的面子工程。 親情綁定:子女出錢搶票,爸媽感動落淚,親情濃度瞬間拉滿。
說白了,刀郎就是老年人的Labubu,而且他的粉絲從來不缺錢,缺的是情感慰藉。
總之,等這輪刀郎巡演結束,估計所有孝子孝女又要小紅書寫篇小作文:“刀郎,我敬你是個狠人,也敬我爸媽青春不死。”
03
刀郎演唱會一票難求背后,中老年人的消費密碼也似乎找到了出口。
在這里,有一個消費心理學上的獨有概念——補償性消費,說的就是人們會花錢去彌補內心的遺憾感和身份焦慮。
而對60后、70后來說,刀郎就是他們的人生BGM,但當年沒條件、沒機會去演唱會,一輩子都在為別人省錢,現在終于有一次可以光明正大為自己花錢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么你會看到平時省吃儉用的老父親,遇到刀郎演唱會,立刻變成“情懷消費鐵頭娃”,即使子女騙他們不貴,他們也知道子女在騙他們,但還是一咬牙“聽”。
這也是演唱會經濟最魔幻的地方,它賣的不是一場秀,而是一種被理解與被尊重。
因此,別再把刀郎演唱會理解成一場普通演出,它是情緒價值+補償性消費+身份認同三重加持的中老年流量密碼。
在一切都講性價比的時代,刀郎給了這些人一次心甘情愿不理性的機會。
一張票,或許是他們一生里最貴、也最痛快的一次任性。
等這輪巡演結束,無數人可能會心疼自己花了冤枉錢,但沒人會后悔。
有人說,這是刀郎“割情懷韭菜”,其實不然,刀郎從頭到尾都沒刻意營銷。
他不炒作,不開VIP票務團,不搞萬人眾籌專輯。
他只是站在舞臺上,穿一件黑T恤,唱他20年前的歌,就這樣,五萬人集體破防:“我的青春是和我爸,我爸的青春就在這里。”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輪“孝心消費”正在定義新的親情表達方式。
以前你說孝順,是給爸媽買保健品、報旅游團,現在“花1萬塊買一張刀郎的內場票”成了最硬核的孝心KPI。
這些90后、00后年輕人平時一周和爸媽都沒幾句話,但一聽“刀郎要來”,頓時血脈覺醒。
不管是經濟學家,還是心理學家,都很難用一兩句話拆解這個魔力。
但如果你問看完演唱會的父母,他們大概會說:“這就是值,值一輩子。”
所以,當很多人覺得刀郎土、歌土、審美土時,另一群人正在用鈔票表決:“我們就愛這個,愛得心甘情愿。”
因為那根本不是一張票,是一場遲到幾十年的青春大合唱。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刀郎演唱會一票難求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END ————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