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巴勒斯坦衛生部25日表示,以軍當天對約旦河西岸拉姆安拉地區發動了襲擊,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7人受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此外,以色列國防軍、以色列警察與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當天發表聯合聲明稱,24日夜間到25日凌晨,以軍在約旦河西岸開展行動,共逮捕了20名巴勒斯坦人。
戰機(資料圖)
而約旦河西岸地區,實質上處于以色列的控制下,巴勒斯坦當局幾乎無作為,當地雖然也存在抵抗武裝,但是卻難以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相比。約旦河西岸地區生活著大約300萬巴勒斯坦人。今年以來,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的杰寧以及圖勒凱爾姆地區的三個難民營持續進行軍事行動,并且導致至少137名巴勒斯坦人被殺,其中包括27名兒童。其實階段性的封鎖一直存在,但是在伊朗和以色列開始互相空襲之后,以色列就全面封鎖了約旦河西岸地區。
這場不宣而戰的襲擊,不僅撕開中東脆弱的和平假象,更暴露出西方世界耐人尋味的態度。
與伊朗持續12天的高強度對抗,讓這個自詡“中東軍事強國”的國家露出疲態。攔截火箭彈的“鐵穹”系統彈藥見底,國內建筑損毀面積相當于3個曼哈頓街區,戰爭開支已消耗年度國防預算的40%。停火協議墨跡未干,以色列卻轉身對巴勒斯坦發起突襲,背后藏著怎樣的盤算?
首先要明白,此刻的以色列,有些虛弱,與伊朗硬打了整整12天,在美國的“鼎力支持”下,以色列對伊朗的轟炸雖然造成了超過640人死亡的戰果,但自己也結結實實地挨了伊朗一頓導彈反擊。家里的建筑被砸得稀爛,經濟損失的窟窿觸目驚心,更要命的是,以色列引以為傲的“鐵穹”系統,其攔截導彈庫存幾乎在這場沖突中消耗殆盡,這些昂貴的“盾牌”尚未得到補充,國庫里卻已是捉襟見肘。
戰機(資料圖)
相比能發射遠程導彈的胡塞武裝,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缺乏制空權和重型武器。在自家門口發動“治安戰”,既不用擔心大規模報復,還能用最小代價震懾周邊勢力,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打法,正中以色列下懷。
約旦河西岸的水資源儲量占巴勒斯坦全境70%,土地肥沃程度遠超以色列本土。以軍每次軍事行動,都伴隨定居點擴張。過去5年,非法定居點面積擴大23%,相當于每年吞并一個摩納哥公國的土地。這次突襲,實則是用槍炮為定居者開路。
當以色列戰機轟鳴時,華盛頓、倫敦、巴黎的外交頻道陷入詭異寂靜。這種反差與俄烏沖突時的高調譴責形成鮮明對比。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8億美元軍事援助,五角大樓還專門為其研發“鐵穹”系統。歐洲多國能源公司在以色列近海油田持有股份,經濟利益讓他們選擇集體噤聲。
特朗普(資料圖)
這次凌晨突襲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以色列軍事專家坦言,目前只是“戰略休整期”。當彈藥補充完畢、裝備檢修完成,更大規模沖突或隨時爆發。巴勒斯坦平民每天都在炮火與恐懼中求生,而西方的沉默,正給這場悲劇按下加速鍵。中東的和平曙光,何時才能穿透戰爭的陰霾?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6月27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正試圖說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同意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此前,伊朗和以色列之間持續12天的戰爭已經結束。該知情人士告訴《新聞周刊》:“達成協議是很有可能的。總統正在非常努力地讓以色列人相信,既然他們已經解決了伊朗問題,那么現在是時候達成協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