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孔澤思 每經編輯:張益銘
AI(人工智能)技術已滲透到千行百業。
在AI與航空業的結合中,存在豐富的投資機會,包括優化和開發航程、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飛行安全數據分析等方面。作為一家創辦近80年的老牌中國香港民航公司,國泰航空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了扭虧為盈。
近日,國泰航空(HK00293,以下稱為“國泰集團”)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國泰創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創科”)行政總裁卓立言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獨家專訪。
鄒銘諾表示,未來3~5年,航空業與AI結合,會在預測與規劃、個性化服務、安全與可持續性三個領域產生投資機會,國泰集團正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卓立言進一步介紹,國泰集團針對數字化轉型新成立了子公司國泰創科,致力于向全球輸出數字化航空飛行解決方案,以及探索新時代的飛行人才培養方向。
鄒銘諾(左)卓立言(右) 圖片來源:實習生 劉姝 攝
擁抱AI,確保航空服務的準確性和“溫度”
NBD:能否分享國泰集團利用AI改善運營的新成果或案例?
鄒銘諾:國泰集團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已有多年。我們首先建立了數據倉庫,確保數據可用,然后組建團隊并持續提升AI能力。目前,我們內部開發了86個AI模型,支持不同業務部門優化運營決策,部分模型還用于改善客戶體驗。例如,我們利用客戶交易數據和反饋來優化產品開發,提升客戶滿意度。
在預測性維護上,航空業每天需要處理大量設備故障,工程團隊通過收集飛機傳感器數據,利用AI模型預測未來兩周可能出現的故障,避免因飛機停飛導致航班延誤,影響客戶體驗。
在航班運營規劃上,從去年夏天開始,我們使用AI模型為綜合運作中心(IOC)提供建議,優化飛機調配和燃油效率較高的機型部署,縮短航班周轉時間并降低燃油消耗。
NBD:作為國際化運營的公司,國泰集團如何保護用于AI的數據安全?
鄒銘諾:我們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數據分類,在內部制定嚴格標準,將數據分為公開、內部參考、機密和高度機密類別,確保員工根據用途獲取相應權限;其次是數據治理政策,使用數據不僅要符合法規要求,還要做好監控,避免模型訓練時誤用數據。
NBD:未來幾年,國泰集團在AI應用方面有什么計劃?
鄒銘諾:未來幾年,AI將迎來激動人心的發展。我們已開發的AI模型中,多數基于機器學習技術,去年開始試驗生成式AI。目前,超過15個內部應用集成了生成式AI,例如自動總結客戶反饋、生成營銷圖片,提升工作效率。
我們還在探索AI代理,通過集中知識庫為自動化機器人提供指導,目前處于試驗階段,預計2025年首批AI代理將投入使用。此外,員工培訓是重點——通過國泰學院提供從數據分析基礎到數據科學家的系統化課程,提升全員AI素養。
NBD:今年DeepSeek(深度求索)很熱門,航空業如何應用這類大模型?
鄒銘諾:DeepSeek是強大的AI工具,我個人日常也在使用。它降低了模型開發成本,適用場景廣泛。我們已在部分場景試驗DeepSeek,但關鍵是根據需求匹配模型——不同模型各有優劣,需結合具體任務選擇。例如,用媒體相關模型處理傳播需求,用技術模型解決專業問題。
NBD:航空業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AI應用效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鄒銘諾:首先應聚焦價值而非成本,明確需求后匹配合適模型,避免“大材小用”。其次是培訓員工優化提示詞,減少模型調用成本。在航空業,AI可優化航班調度、減少延誤,提升成本效率和客戶體驗。同時,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天氣等外部影響,增強運營韌性。
NBD:AI代理如何提升客戶服務質量?例如克服語言障礙或優化選座流程?
鄒銘諾:我們的聊天機器人Vera自2017年啟用,最初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回復較為固定。去年引入生成式AI后,Vera能更快理解用戶意圖,整合更廣泛信息,包括互聯網數據,并通過情感分析識別客戶情緒,如開心、擔憂,輔助評估服務效果。航空業始終重視“人性化服務”,因此AI工具會保留人工介入選項,例如客戶可隨時切換至真人客服,確保服務的準確性和溫度。
NBD:對投資者和企業家,未來3~5年航空業與AI結合的投資機會有哪些?
鄒銘諾:我認為有三個方向值得關注。
一是預測與規劃。利用AI分析宏觀經濟、天氣等數據,優化短期航班調度和長期航線規劃,如開拓新目的地、預測業務增長,減少人工決策誤差。
二是個性化服務。通過AI分析客戶行為,精準推送產品,如航線、零售周邊商品,提升營銷效率。再如,針對不同地區的客戶使用郵件或微信推送定制內容。
三是安全與可持續性。利用AI預測飛行中的湍流等風險,整合安全數據優化運營;同時,分析飛行數據,降低碳排放,優化飛行高度減少尾跡。
圖片來源:實習生 劉姝 攝
驅動全球航空數字化轉型,同步培養新時代飛行員
NBD:中國香港為國泰集團提供了哪些發展機遇?
鄒銘諾:中國香港是連接亞太和中國內地的門戶,在科技投資和創業生態方面優勢顯著。例如,香港科技園每年舉辦全球初創企業路演,國泰集團作為贊助商,與數百個聚焦物流、移動出行和可持續性的初創企業合作,幫助其對接本地市場和行業資源,同時推動自身技術創新。
NBD: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為國泰集團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便利條件?
鄒銘諾:大灣區是國泰集團的首要市場,我們通過多式聯運服務,如跨境巴士、高鐵、渡輪,連接大灣區港口與香港航班,例如在深圳蛇口碼頭設立貴賓室,讓客戶從行程起點即可體驗國泰服務。未來將進一步挖掘大灣區市場潛力,強化區域樞紐地位。
NBD:AI應用需要能源支持,航空業如何平衡AI發展與可持續能源需求?
鄒銘諾:我們從兩方面切入:一是選擇可持續云計算服務商,在遷移90%以上應用至云端時,優先評估服務商的能源效率;二是在AI模型運行中監控能耗,例如通過分析飛行數據優化航線,降低不同高度層的碳排放,減少飛機尾跡對氣候的影響。
NBD:國泰集團在綠色能源,如可持續航空燃料方面有何進展?
鄒銘諾:我們聚焦兩大領域:一是可持續航空燃料,已承諾增加使用量以減少環境影響;二是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設定明確目標推動循環經濟。雖然我們并非能源技術專家,但通過產業鏈合作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
NBD:數字化轉型如何幫助國泰集團扭虧為盈?
鄒銘諾:數字化是核心驅動力之一。我們以“客戶和員工體驗”為中心,如聊天機器人Vera可24小時高效處理客戶咨詢,提升響應速度和滿意度。機上餐飲AI模型可分析旅客歷史消費數據,優化餐食配置,減少“熱門餐食缺貨”現象,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
公司的“電子飛行文件夾”由飛行員參與開發,整合飛行數據,單航班可減少70公斤紙質文件,提升燃油效率。該工具還具備實時通訊功能,可實現湍流預警,增強飛行安全,歷史數據查詢功能幫助標準化操作流程。目前電子飛行文件夾已推廣至國泰集團旗下4家航空公司,超過3900名飛行員使用,并計劃通過新子公司“國泰創科”進行商業化,向全球航空業輸出解決方案。
NBD:國泰集團如何培養飛行員的數字化技能?
卓立言:電子飛行文件夾的開發始終由飛行員全程參與,而非IT(信息技術)團隊單向輸出,因此工具貼合實際需求,獲得使用者高度認可。在人才招聘方面,我們通過全球招募計劃、飛行員培訓項目,如阿德萊德的地面與飛行訓練,吸引新人,并為有經驗的飛行員提供多元晉升路徑。
NBD:從企業和投資者角度,數字化轉型需要聚焦哪些新設備或基礎設施?
鄒銘諾:我認為有兩大基礎至關重要。一是數據基建,通過構建高效的數據倉庫,整合飛行、客戶、交易等多源數據,確保AI模型有高質量數據可用。二是云遷移,國泰集團90%以上應用已上云,云計算的擴展性和能效是AI服務的底層支撐,需優先選擇可持續性強的云服務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