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只有兩個人讓我見識到了人類手指的極限:一個是加藤鷹,另外一個是我前同事王大力。
大力是湖北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中午,大力在一根小拇指上掛了一桶水,一把傘,一杯咖啡,一份外賣時帶給我的震撼。
“分辨湖北人的最快方法,就是看他小拇指有沒有肌肉。”
在湖北,小拇指是王。
它強壯、靈活、沉穩,它是湖北人的第五肢。
「手里端碗面,中指掛個炸面窩或雞冠餃,小拇指再勾一杯喝的。」這是每個湖北佬必須修煉科目三。
小拇指也是湖北人最早訓練的肌群。
當其他省份的小孩還在練握筆姿勢時,湖北小孩已經開始訓練自己的小拇指能不能穩住一碗面、一杯豆漿,甚至一整個早晨的秩序。
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對小拇指進行吊起宇宙級別的魔鬼訓練,所以在一個地道的湖北人眼里,小拇指不能掛萬物的行為無異于是等于殘廢。
1891年,瑞士人卡爾·埃爾森納發明了刀身上含有眾多工具的瑞士軍刀。
從某種意義上講,湖北人的手就是手界的瑞士軍刀。
評判一個小拇指到底合不合格,不光要看勾東西的多不多,更要看穩不穩。
每個湖北人的手就是一個云臺,在這個穩定系統中,小拇指是那根默默承擔重量與平衡的中流砥柱,它雖沒有參與主食的直接作戰,但卻實則掌控了全局。
之前認識的一個武漢姑娘,有年冬天下雪,她剛從早餐店出來,左手端著面,小拇指勾著豆漿,結果一個沒站穩在路上滑了一跤,人摔了個七零八碎,但是那碗面和豆漿卻全身而退。
她說,那天她寧可摔斷了腰,小拇指也不能抖,不能給武漢人跌面。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
神通廣大的湖北人民不但有著赫拉克勒斯一般的拇指,他們還擁有著如吃豆人一般邊走邊吃的本領。
在武漢、孝感等地,熱干面只不過是邊走邊吃的入門課。
真正的高手,玩的是湯面、湯粉——步伐與手臂協同如精密儀器,端得穩當,走得瀟灑,滴水不漏。
更高階的食客則是打破了“吃飯“傳統形式上的桎梏。
給湖北人一個板凳,一輛自行車,他們便能就地開席,隨地大小吃。
”邊走路邊吃是基操,我下雨天還能打傘吃湯粉。“
“以前趕著去上學的時候,就隨便端一碗粉或者面,然后用手勾著喝的,坐在我爸開的快要飄起來的電動車后面嗦粉從來沒灑過,有時候甚至還要端一碗水餃在后面吃。”
一些沒出過省的湖北朋友一度天真地認為“邊走邊吃”是全國人民的基礎技能。
但事實上,湖北佬們不在路上“過早”等于沒吃早飯的思想方針可謂是全國獨一份。
一個地區的氣質從不會憑空產生,當你想弄懂一個地區性格形成的原因時,那么你必須穿透表象、探入其人文與民情的深層土壤之中。
縱觀整個湖北省,全省上下都彌漫著一種節奏說不上快但真的很急的氣質。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辛亥革命爆發在武漢,因為武漢人民等不了了。
如果說天津是中國佛羅里達,那么湖北就是著急上火的德克薩斯。
這里公交比F1還猛、這里的人過馬路看到紅綠燈時會挑個自己喜歡的顏色就走。
可以說”全員鄂人“的湖北除了「長江作業本」以外根本沒什么怕的。
雷厲風行、江湖氣息濃重的生活方式塑造了這種極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
它不似上海的精致、北京的講究。湖北的”過早“是另一種秩序,混亂中自有章法,奔忙里穩得住煙火。
如果你在湖北生活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他很像一個白天說話太直、但晚上會給你遞煙的老朋友。
白天的它,可能粗聲粗氣、不拘小節,把生活表現得太真實,像一個永遠說真話的人,總讓人有點煩。
但一旦你離開這座城,窩在北京五環外的出租屋里,陪伴你的只有手機和PPT,你就會開始想念那個煙火氣十足、用小拇指輕輕一勾就能穩住整座城市秩序的地方。
作者|保安007
“搞more be ar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