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畫作】齊白石 柳牛圖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chuàng)作年代】1948年作
【材質(zhì)】設(shè)色紙本
【形制】立軸
【尺寸】133.5×38.5cm
【題識】 白石。
【鈐印】老白,我家歡喜(鑒藏印 )
【出版】
1.《齊白石作品集》,圖編69,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版。
2.《懷瑾握瑜—齊白石精品集》,第67-69頁,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5年版。
【說明】“我家歡喜”為著名收藏家姚仲康(1919-2006)收藏印。姚仲康戎馬半生,并具有頗高的文化修養(yǎng),解放后任首任佛山市軍管會主任,后出任我國駐印度加爾各答總領(lǐng)館總領(lǐng)事。1953年離任回國后在***,***謀部總參工作。政務(wù)之余,熱心收藏,常流連于琉璃廠,偏好齊白石、黃賓虹、傅抱石等,所藏多得自榮寶齋及北京文物商店,其中不少見諸著錄及重要展覽。其與鄧拓、夏衍、陳大光等時相雅集,以藏品互娛,蔚為雅事。
齊白石一生畫牛并不多見;偶或為之,總有深意,大約總是其少年牧牛生活的心靈記憶的回現(xiàn),或謂鄉(xiāng)愁。他的很多詩句其實都可以為之說明,如《牛》:“星塘一帶杏花風(fēng),黃犢出欄東復(fù)東。身上鈴聲慈母意,如今亦作聽鈴翁。”又自注云:“余幼時嘗牧牛,祖母令佩以鈴。謂曰:‘日夕未歸,則吾倚門。聞鈴聲則吾為炊,知已歸矣。’”或是因?qū)驮⑸畹木攵掂l(xiāng)遁居之意,如《耕牛》詩云:“奔馳南北復(fù)東西,一粥經(jīng)營老不饑。從此收將夸舊畫,倦游歸去再扶犁。”甚至是對少年生活的回憶,如《憶少年》:“百梅祠外塘頭眺,十字坡前牛背眠。往事重尋難再夢,心隨鴻雁渡煙湘。”牛已成為一個生活烙印,是星塘老屋、杏子塢的代名詞。
此幅《柳牛圖》即寓此意其中。畫以水墨寫萬條柳絲下一大一小兩條牛。牛皆以水墨寫成,又用濃淡突出其體積感、層次感。老牛正伸著脖子、弓著脊背,似在一面呼喚,一面凝神細(xì)聽;仔牛則支著耳朵,似正聆聽著老牛的呼喚。這似有齊白石懷念家鄉(xiāng)至親之意;而萬條垂下的柳絲,則似意味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jié)。“柳”本諧音“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里的典型意象,寓意挽留。
畫幅集舐犢情、挽留意于一體,線條疏朗,構(gòu)圖簡約,于平凡中足可見其深情;題款亦只落“白石”二字,不欲亦不必多言。如此天趣自然,又發(fā)抒胸臆,自為畫家佳作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