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持續,整個沖突局勢看起來陷入了僵局。
首先是伊朗難受得要死;從過去這么多年的表現來看,伊朗實在是不想和以色列打,能妥協就妥協,就差公開給以色列下跪了。
可是以色列偏偏不讓它跪,總是來打他,逼得伊朗不得不打,而且以色列又不和你談,實在是壞透了。
其次是以色列不想伊朗跪,想要靠打它轉移愈演愈烈的國內矛盾: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沙的沖突已經持續了600多天,以色列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搞得民怨沸騰。
于是沒辦法只好出此下策打伊朗,但是打了才發現只憑借著自己的實力想要打垮伊朗不現實,然后現在國內經濟情況更糟糕,內部矛盾更加激烈。
進退兩難
接下來是一臉懵逼的歐洲,原本歐洲是準備看好戲等著伊朗完全崩盤的,還一本正經言之鑿鑿地說什么以色列“替西方干了臟活”。
畢竟號稱縱橫中東幾十年,從未失敗過的以色列,加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聯手,搭配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還有幾個歐洲國家援助的防空武器,搞定一個伊朗還不是輕松拿捏?
但是伊朗在此次沖突中的表現實在是出乎歐洲人的意料,9天了,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還把以色列打得灰頭土臉的。
于是西方又準備見風使舵唱紅臉調停沖突,昨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瑞士舉行的外交會議前幾個小時表示,法國、德國和英國準備向伊朗提出“全面談判”的提議。
不過歐洲之所以突然轉變畫風,十有八九和美國最近關于本次沖突的曖昧態度有關系。
美國內部意見分裂
說到底在這場沖突中表現最迷的恐怕要數美國了,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以色列才是美國的干爹,自己的干爹被人揍了,美國是當仁不讓理應要下場的。
而美軍一開始的部署也是明顯地要介入以伊沖突的架勢:派出“福特”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打擊群向東地中海和阿拉伯海開進,加上原本就在那里的“卡爾·文森”號,就是3個航母打擊群。
這可是這么多年來美軍罕見的大陣仗,別說三個航母打擊群了,那些航母上搭載的F-35,FA-18戰機都不是吃素的,就算一個航母打擊群都夠伊朗喝一壺了。
與此同時,美軍這幾天還把駐扎在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幾十架軍用飛機給挪窩了,有報道說美軍駐扎在中東的一些隨軍家屬和非戰斗人員也開始撤離,怕的就是一旦打起來導彈沒眼玉石俱焚。
還有前幾天就從北美本土火急火燎地趕往歐洲的幾十架加油機,為的就是給作戰半徑短的F-35提供空中加油,以免這些昂貴的家伙出去了回不來。
停在烏代德基地的美軍飛機已經撤離
美軍的開戰準備都已經做成這樣,本來外界預測留給伊朗的時間不多了,如果幾天內拿不下以色列就必輸無疑。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在昨天表示,在決定是否對伊朗發動襲擊之前,他將留出兩周的外交時間。
這樣的操作就有點匪夷所思:業余人士都知道,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兵貴神速”,特別是你美國的艦隊、基地、軍事設施都是明晃晃擺在那里,幾乎毫無保密性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晚一天行動,就多一分風險,就算伊朗不動手,也保不齊胡塞武裝這樣懟天懟地的買主,哪天一時興起朝著美軍艦隊來一發導彈。
可特朗普卻好像一個完全不懂軍事的業余玩家一樣,導彈都已經上發射架了突然喊“?!保『孟癜衍妵笫庐敵闪诉^家家。
這操作就很魔幻:以色列動手之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在南海,“福特”號航母打擊群也根本沒有整備完成,要下周才能調動到歐洲附近海域,加油機還要從本土調過去,就像美國之前壓根沒有做好對伊朗的開戰準備一樣。
尼米茲號航母已經接近波斯灣
現在以色列都被人打得快不行了,你的軍隊都開始調動了,然后特朗普卻開始瞻前顧后,與前幾天的快速行動判若兩人。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的言論尤其令人疑惑,她說,因為特朗普認為與伊朗進行談判的“可能性很大”,總統才作出兩周內決定美軍是否介入沖突的決策。
這種軍事和外交上看似矛盾的布局,恰恰證明了一個重要事實,即美國內部對于是否武力干涉以伊沖突存在巨大的分歧。
至少特朗普并不打算這么快地派軍隊加入和伊朗的戰爭,或者說,他并不打算為以色列火中取栗。
其實這從特朗普停止參加G7會議匆忙趕回國內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果決心打伊朗是特朗普自己拍板的,那么他根本不用急著回國。
美國援助以色列的軍事物資陸續到位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調動軍艦和軍機準備對伊朗開戰,是特朗普以外的政治力量暗箱操作的結果,或者說是其他政治力量利用了特朗普不在國內的空檔,準備搞一次大的。
我們知道,自從今年特朗普上臺以后民主黨就沒有消停過,5月份洛杉磯的非法移示威行動之所以在美國全國迅速蔓延,有一部分也是民主黨人在推波助瀾。
做慣了生意的特朗普并不打算急于出手攻打伊朗,是因為他看到有很多人巴不得美國卷入伊朗的戰事,讓自己從中漁利。美國的精力被拖在伊朗,對歐洲,俄羅斯乃至中國都是好事。
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結果來看,想要打贏一個國家和徹底擊敗一個國家完全是兩碼事。對民主黨來說,一旦伊朗的戰事不順,正好可以掏空特朗普的執政基礎。
縱觀特朗普上臺以來的幾次重大行動,可以說幾乎每一次都是虎頭蛇尾,沒達成什么像樣的目的:調停俄烏沖突半途而廢,和中國的貿易爭端偃旗息鼓,以至于被國內媒體諷刺為“TACO”總統。
簡單來說,就是一事無成
而打一個小小的胡塞武裝,也是出動航母軍機扔了若干導彈炸彈,沒打明白就草草了事,還惹出了戰機掉到海里的笑話。
至于國內的麻煩事更是絡繹不絕,在非法移民問題、治理通脹問題、債務治理問題上連續失分,使得民主黨抓住機會搞風搞雨,與馬斯克的臨時性同盟亦因為理念分歧導致二人分道揚鑣。
這些都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如果再打一個“伊朗戰爭”,恐怕就算耗盡接下來的四年任期都打不明白。
更何況,共和黨政府如果在內政外交問題上連續失敗,將會直接殃及2026年的中期選舉。這一次,特朗普本來是國會參眾兩院、最高法院盡在掌握的天胡開局,如果因為打擊伊朗失敗導致中期選舉“跛腳”,那就虧大了。
而伊朗方面也看出了特朗普的猶豫不決,開始給特朗普戴高帽。昨天伊朗總統府人士對美國喊話說“如果特朗普想要結束本次沖突的話,只要一個電話就夠了?!?/p>
到現在伊朗也還是希望談的
所以這次美國在對伊朗政策上前后分裂,要么是民主黨聯合五角大樓一些看不慣特朗普的高級將領想要搞事情,要么是共和黨內部有人想要搞事情。
對我們而言,當然是希望伊朗再硬一段時間,把以色列打得嗷嗷大叫,讓美國首尾不能相顧,這樣一來留給我們的戰略窗口肯定會更加廣闊。
現在中國的策略是兩手抓,一手攻,一手守。守的一手是6月17日,我國和中亞五個斯坦國簽署了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相當于在伊朗的背后新修了一道防火墻。
意思是,不管伊朗會不會發生變化,反正我們已經做好了發生最壞情況的準備。
但一味的防守畢竟不是好事,因為保留盡可能多的戰略緩沖帶才符合保留的根本利益,所以才有了攻的一手。
巴基斯坦軍隊的殲-10戰機
那就是巴基斯坦最近明確表態將盡一切可能支援伊朗?,包括外交聲援和潛在軍事合作,而且據說巴軍的戰機已經進入伊朗境內協防。
當然,光憑巴基斯坦的殲-10CE戰機不可能是以色列F-35的對手,畢竟以色列不是印度,F-35也不是陣風。
但巴基斯坦這樣做的潛在信號是:只要伊朗你挺住,別像敘利亞那位拉胯,后面還會有更多的援助。
來硬的怕陷入泥潭,來軟的以色列又不滿意,在伊朗問題上特朗普能打的牌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