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交通強國"戰略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的引領下,江蘇省持續按下交通建設"快進鍵"。2025年,作為連接蘇北與江南的"黃金通道"——長深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淮安段)迎來關鍵突破,沿線百姓奔走相告:"路寬了、車快了,咱的日子也要跟著'提速'啦!"
長深高速公路(G25)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縱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吉林長春,南至廣東深圳,縱貫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四大區域。此次擴建的淮安段,起于連云港與淮安交界的灌南縣北陳集鎮,向南經淮陰區、清江浦區,止于淮安與揚州交界的寶應縣氾水鎮,全長約128公里。原線路為雙向四車道,因沿線產業密集、物流需求激增,通行壓力日益凸顯。
2023年12月,長深高速擴建(淮安段)正式開工,采用"兩側拼寬"方式,將原雙向四車道擴至雙向八車道,設計速度維持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42米,總投資約156億元,建設工期42個月。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蘇北向南"咽喉"路段的擁堵,成為淮安融入長三角、對接珠三角的"高速快車道"。2025年是長深高速擴建(淮安段)的"攻堅之年",各項工程進入"加速度":
3月:跨淮河特大橋首樁開鉆。作為全線控制性工程,跨淮河特大橋(主跨260米斜拉橋)首根樁基在淮陰區王家營街道啟動澆筑。該橋連接淮安南北兩岸,建成后將徹底打破淮河對南北交通的制約,讓原本繞行2小時的"跨河難"變為"10分鐘直達"。
5月:漣水段路基填筑完成。漣水縣作為淮安"東大門",承擔著長深高速擴建工程中最大的路基施工段(約32公里)。5月18日,隨著最后一臺壓路機碾過第98層路基,漣水段路基填筑提前15天完成,為后續路面施工奠定基礎。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這段路基平均填高4.5米,用了200萬立方米土方,相當于填滿800個標準游泳池!"
6月:關鍵隧道雙幅貫通。6月12日,位于洪澤區老子山鎮的"老子山隧道"實現雙幅貫通。該隧道全長2.1公里,是淮安段最長隧道,因穿越喀斯特地貌區,施工難度極大。建設者采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歷時18個月攻克圍巖破碎、滲水等難題,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貫通。
截至目前,長深高速擴建(淮安段)已完成路基工程65%、橋涵工程58%、隧道工程72%,12個施工標段全部進入"大干快上"階段,預計2026年9月全線建成通車。
長深高速擴建(淮安段),不僅是一條"提速路",更是一條"民生路""致富路"。
第一,解決了物流瓶頸問題。"以前去南京,要么繞淮安市區,要么走老高速,遇上堵車得花3個多小時。等高速擴建好了,直接走新線,1個半小時就能到!"家住漣水縣的貨車司機王師傅笑著說。擴建后,淮安至南京車程縮短至1.5小時,至上海縮短至2.5小時,沿線鄉鎮到高速入口的平均距離從12公里縮短至5公里,真正實現"出門上高速、半小時到城區"。 淮安是"中國小龍蝦之鄉""蘇北大米主產區",但過去因物流瓶頸,優質農產品常因"運輸慢"賣不上價。擴建后,冷鏈物流車可直接上高速,洪澤湖大閘蟹從捕撈到上海市場僅需6小時,漣水蘆筍、盱眙龍蝦等特色農產品年外銷量預計增長40%,農民每斤售價能多賺2-3元。
第二,促進了沿線旅游業的發展。淮安沿線串聯洪澤湖濕地、白馬湖生態旅游區、里運河文化長廊等5A、4A級景區。擴建后,"高速+旅游"專線將加密,南京游客上午8點出發,10點就能到洪澤湖吃湖鮮;上海游客下午2點出發,4點可到白馬湖看荷花,沿線農家樂、民宿預計年接待量增長60%,百姓吃上"旅游飯"的底氣更足。
第三,產業更集聚,從"單打獨斗"到"集群發展"。淮安經濟開發區、漣水空港產業園、淮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將依托高速實現"原料進得快、產品出得暢"。以淮安經開區為例,這里聚集了富士康、臺玻等龍頭企業,擴建后物流時效提升50%,企業年運輸成本預計降低2000萬元,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形成"高速經濟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