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化濰坊風箏“圈粉”到淄博陶瓷文化主題酒店的火爆,再到濟南以“公園+山會”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近年來,山東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激活“非遺+旅游”“非遺+科技”等融合發展動能,協同推進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轉化,使非遺更加密切地融入百姓生活,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非遺好物集結亮相,多種傳統民俗、戲劇集中展演,快閃、巡游活動與游客親密互動……6月27日至29日,聊城水上古城熱鬧非凡,2025大運河非遺旅游大會在此舉辦,以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交流展示為特色,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30多項非遺項目,設置非遺大舞臺、非遺食神匯、非遺好物街等豐富場景,給游客帶來好聽、好吃、好看、好玩、好用的逛會體驗。活動同步推出5條非遺旅游線路,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風華聊城 非遺新韻”。
近幾年,山東積極創新場景、拓展業態,讓非遺展示、傳播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購、娛等文旅體驗環節,實現從展品向用品的轉變,形成與大眾需求的有效連接。
在淄博市淄川區,一家陶瓷文化主題酒店——蒲泉瓷悅藝術酒店“圈粉”眾多游客。走進酒店,陶瓷魚盤等陶藝展陳把游客帶入一步一景皆非遺的沉浸式場景中。據介紹,酒店打造了陶瓷主題生活空間及傳承體驗區,游客能在客房、餐廳感受陶瓷文化,還能現場體驗拉坯、雕刻、彩繪,制作帶得走的陶瓷用品,日常入住率可達90%,不僅成為傳統技藝傳承展示的窗口,也帶動了周邊景區的旅游熱度,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
千佛山廟會作為山東省級非遺項目,也是濟南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近幾年,千佛山景區以“公園+山會”的創新模式,圍繞農歷春節、三月三、端午節、九月九等節點,舉辦系列主題游園活動,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購物節體驗項目,設置泉水扎染、鋦補瓷器等展示場景,引入魯繡、糖畫等手工藝品進行展銷,通過重構國潮場景、升級沉浸體驗、串聯旅游線路,讓傳統民俗實現了時代表達,也為市民的休閑文化生活帶來濃濃煙火氣。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山東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帶來了從場景、傳播到市場、受眾等的多維度變革,亦為非遺更好融入大眾生活注入新動能。
風箏是濰坊的一張城市名片。在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戴上虛擬現實設備,游客可以直觀了解風箏制作工藝,沉浸式體驗風箏放飛;點開新近上線的濰坊市博物館數字風箏展示平臺,動動手指就能360度賞析館藏精品風箏,感受“云端鳶韻”……借助數字導覽、沉浸式展廳,風箏制作技藝這一非遺項目變得更加鮮活可感。近幾年,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等非遺項目還通過開發數字藏品實現“云”端收藏,引來年輕受眾的關注。
此外,通過電商直播助力、數字媒體賦能,齊魯非遺進一步融入青年群體和各種新場景中。非遺尚派形意拳傳承人張金濤告訴記者,近年來,他每周定期開通武術直播,還在濟南多個社區、學校以課間操等形式面向不同年齡段受眾推廣“非遺+健康”的理念,吸引線上線下粉絲20多萬人。在山東博興,依托網絡營銷平臺,該縣錦秋街道灣頭村從事草柳編電商銷售的農戶達800多戶,全村年均銷售總額達5億元。
博興縣非遺文化會客廳內,多彩非遺作品引發游客興趣。 陳 彬
稿件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孫叢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