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臺“ 健康160”遞表港交所,這也是其第三次沖擊港股上市。對此,網經社組織業內人士、分析師、投資家予以解讀。
以下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健康分析師陳禮騰解讀。
一、“健康160”前兩次遞表港交所失敗原因?
“健康160”前兩次遞表港交所失敗,或與其商業模式爭議相關。公司雖自稱“中國最大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臺”,但收入結構高度依賴低毛利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2022-2024年,該業務貢獻營收比例均在70%左右,毛利率從4.1%驟降至1.4%,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導致公司難以形成健康的正向循環。
二、 “健康160”的財務表現如何?
“健康160”的財務表現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財務數據顯示,收入從2022年的5.26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6.21億元,但收入結構嚴重失衡,70%左右的收入來自低毛利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導致整體毛利率從2021年的31.4%降至2024年的22.9%。
此外, “健康160”盈利能力羸弱,連年虧損。2022-2024年其凈虧損分別達1.20億元、1.06億元、1.08億元,累計虧損超3億元,資產負債率一度飆升至319.33%,凈負債達3.92億元。用戶層面, “健康160”月活用戶從2021年的390萬降至2024年的300萬,且注冊用戶未能有效轉化為付費用戶,進一步削弱了收入轉化能力。
三、“健康160”面臨的挑戰
“健康160”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用戶增長與活躍度的矛盾亟待解決:盡管注冊用戶規模龐大,但月活用戶未顯著提升,用戶留存率和付費意愿不足,限制了平臺變現能力。 其次,存貨與供應鏈管理成為掣肘因素,藥品批發模式需大量囤貨,庫存周轉效率低下,疊加價格戰壓縮利潤空間,進一步加劇虧損。最后,港股市場對醫療健康行業的估值偏保守,疊加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第三次IPO能否通過仍存不確定性。若無法通過業務轉型(如提升數字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或外部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健康160”可能陷入長期虧損與現金流枯竭的惡性循環,最終影響其生存與發展。
此外,從外部競爭來看,數字健康賽達玩家眾多,競爭激烈。目前,上市的數字健康公司已有1藥網、平安好醫生、新氧、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合縱藥易購、智云健康、叮當健康、梅斯健康、藥師幫等。此外,還有春雨醫生、七樂康、健海科技、健培科技、卓健科技、丁香醫生等一眾未上市的公司。
對此,陳禮騰建議,“健康160”需重構業務邏輯:一是提升醫藥供應鏈效率,而非單純追求GMV;二是強化數字醫療解決方案的技術壁壘,通過AI、大數據等提升服務溢價;三是探索與健康管理等業態的深度融合,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小貼士】
網經社深耕數字經濟行業18年,長期關注數字健康,我們重點報道與研究的企業有1.互聯網醫療:京東健康、醫鹿、平安健康、微脈、丁香園、微醫、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愛連健康、健康160、卓正醫療、小荷健康、荷葉健康、禾連健康、智云健康、健海科技、健培科技、醫日健、創業慧康、新氧、美唄等;2.醫藥電商:藥師幫、合縱藥易購、1藥網、藥房網、方舟健客、叮當快藥、上藥云健康等。
網經社數字健康臺是專業數字健康門戶,重點關注在線問診、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美、互聯網心理、醫藥電商、運動健身等行業。有資訊、數據、研究、權益等內容,提供媒體發布、報告榜單、融資、會員、售后顧問、供應鏈金融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