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消息,2025年7月1日上午,美國參議院議事廳內氣氛凝固。50票對50票——僵局被副總統萬斯打破的那一票,最終將票數定格在51:50。這場險勝讓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闖過關鍵一關。法案核心內容在爭議中浮出水面:延長特朗普2017年的減稅政策、豁免小費與加班工資稅收、削減醫療保險與營養補助開支,同時豪擲數千億加強打擊非法移民和國防投入。
美國副總統萬斯(資料圖)
這一票背后,是美國撕裂的政治圖景。參議院通過的法案版本不僅決定取消2024年9月30日后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這對新能源產業構成直接打擊,還規定僅2027年底前投產的風電和太陽能項目才可享受稅收優惠。減稅大刀與福利削減并舉,一邊是面向高收入群體的大幅遺產稅減免與通脹掛鉤調整,另一邊卻是醫療補助近萬億美元的資金削減。領取醫療補助門檻提高,獲取食物援助的年齡限制更被上調至64歲,預計十年可砍掉2300億美元支出。
法案的財政風險令人觸目驚心。參議院版本計劃十年內減稅4萬億美元,同時削減支出至少1.5萬億美元。但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冰冷刺骨:2025至2034年,參議院版法案將使美國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遠超眾議院版本的2.8萬億。更嚴峻的是,其對醫療補助與平價醫療法案的修改,預計到2034年將導致美國無保險人口激增近1200萬。
巨額減稅與福利削減形成的財政窟窿如何填補?法案的答案是:再提高債務上限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規模已突破37萬億美元大關,其利息支出目前占稅收總收入的比例高達25%。馬斯克的警告此時顯得格外尖銳:“若此狀況持續,美國實質上將走向破產。所有稅收都將用于支付國債利息,國家再無余力承擔其他職能。”知名經濟學家彼得·希夫更悲觀斷言美國“已實際破產”,最終或觸發利率飆升與惡性通脹。
馬斯克(資料圖)
馬斯克與特朗普因法案分歧公開決裂,核心在于對經濟未來的根本判斷。馬斯克直斥法案是“徹頭徹尾的瘋狂”,恐摧毀數百萬就業崗位,使500吉瓦太陽能產能夭折,將美國推入“債務奴役的深淵”。他誓言動員力量狙擊支持該法案的共和黨議員。特朗普則反唇相譏,嘲諷馬斯克“靠政府補貼發財”,威脅對其展開調查。法案引發的共和黨內部分歧同樣不容忽視,有參議員私下坦言:“這不是減稅,是巨額支出。”
法案通過當日,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匯率的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6.50,創下2022年2月以來的最低紀錄。分析指出,財政赤字膨脹、美元貶值壓力、美聯儲主席繼任者懸而未決及特朗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質疑,正合力侵蝕美元的避險地位。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安娜·西斯拉克警示,這將對美元的全球避風港地位構成嚴重沖擊。
特朗普(資料圖)
隨著法案返回眾議院,特朗普設定的7月4日最終期限步步緊逼。共和黨占多數的眾議院雖曾在5月22日以一票之差艱難通過早期版本,但參議院的重大修改使其前途未卜。法案一旦落地,美國債務將如雪球般加速膨脹——國會預算辦公室模擬顯示,僅每年新增利息支出就將超1000億美元。這些沉重的債務鐐銬,最終將由下一代美國人背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