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3日報道:從南京大戲院的黃銅門環到數字時代的VR音場,這座百年建筑正以嶄新的藝術語言訴說城市記憶。上海音樂廳日前揭曉2025下半年演出季藍圖,454場演出與藝術活動將貫穿7月至12月,以“傳統活化×科技賦能×國際對話”的三維框架,構建文旅融合的沉浸式藝術生態圈。
時空折疊:當VR重現1930年代的劇場聲景
在“文旅融合”創新實踐板塊,全球首個沉浸聲VR作品《尋找秘譜:穿越上海1930》堪稱技術與藝術的神來之筆。觀眾將化身民國記者,在琵琶組曲《樂鳴東方》的旋律中,通過空間音頻技術穿梭至1930年代的劇場后臺,老上海的留聲機雜音與現代編曲形成奇妙的聲學蒙太奇。更具突破性的是屋頂天臺的公共藝術化改造——9月起揭幕的“藝術外灘2025露臺藝術季”,將把城市天際線化作天然舞臺,觀眾可在落日余暉中觀賞露天電影,或參與爵士樂沙龍,黃浦江的粼粼波光成為演出的動態背景板。
現象級駐演矩陣同步回歸:沉浸式音樂舞蹈劇場《百鳥朝鳳》以非遺剪紙美學重構成長寓言,而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第六輪演出將延續前五輪125場售罄的紀錄,用編鐘與電子音效的碰撞激活傳統文化消費潛力。
巨匠對話:國際頂級陣容書寫三重紀念
“95周年特別呈現”板塊匯聚世界藝術之巔的璀璨星光。10月16日,七獲“留聲機大獎”的英國合奏團將攜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開啟中國首演,《讓我痛哭吧》的詠嘆調將在音樂廳著名的“金色穹頂”下綻放巴洛克光彩;11月2日,鈴木雅明執棒的日本巴赫古樂團將演繹《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與珍稀康塔塔,精準還原兩位巨匠誕辰340周年的音樂密碼。
最富歷史縱深感的當屬鮑羅丁四重奏的“肖斯塔科維奇馬拉松”——這支擁有80年歷史的傳奇樂團將于12月12-14日連續三天演繹肖氏九部弦樂四重奏,其中《第八號》對戰爭創傷的泣血刻畫,將與樂團80周年、作曲家逝世50周年、音樂廳95周年形成震撼的“三重歷史對話”。此外,“肖賽”冠軍阿芙蒂耶娃的肖邦夜曲專場、艾馬爾演繹的德彪西前奏曲,以及秦立巍與寧峰的勃拉姆斯二重奏,構成跨越三代的鋼琴黃金陣容。
聲景拼圖:從銅管宇宙到千年琴心
演出季構建起古典與國風交織的多元聲場: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銅管組的“銅管宇宙”專場將以《行星組曲》重構星海聽覺圖景,而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則帶來德奧浪漫主義的細膩表達。自得琴社“600年之琴心”音樂會以唐琴“九霄環佩”奏響《廣陵散》,第八季“玲瓏國樂”聚焦江南絲竹,評彈團新作《問月·九歌》更將昆曲水磨調與全息投影進行先鋒融合。
藝術教育板塊打造全生命周期美育體系:親子品牌“家庭音樂會”推出打擊樂版《阿拉丁與神燈》,2-5歲“八音小課堂”首入商圈打造移動美育站;13年公益品牌“音樂午茶”拓展元宇宙直播,“家庭美育課堂”則邀請教育專家解讀音樂育兒方法論,將圍繞《“看”出來的藝術感知力:一個音樂家爸爸的看劇攻略》《音樂是“玩”出來的?一位科技公司CEO的音樂育兒之路》《琴弦里的上下五千年:傳統樂器啟蒙你做對了嗎?》等主題進行探討,讓音樂教育成為連接個體、家庭與社會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