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0年的南京大戲院到今日的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95載光陰流轉,這座建筑見證了中國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輝煌時刻。7月2日,上海音樂廳發布2025下半年的演出季,圍繞“95周年特別呈現”“文旅”“古典”“國風”“聲樂”“美育”六大主題板塊,策劃了貫穿下半年的454場演出與活動。
通過全球首個沉浸聲VR大空間體驗項目激活歷史記憶,開放屋頂天臺鏈接城市風景,依托現象級駐演和豐富活動吸引全民參與……上海音樂廳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和創新實踐,進行著文旅融合的探索,讓這座鐫刻著歲月印記的文化地標,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持續為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注入澎湃的藝術活力。
文旅革新:打破邊界,激活城市文化生態圈
上海音樂廳近年來憑借“文旅三件套”的創新實踐驚艷業界,值此95周年慶典,其文旅融合探索再上新臺階,推出多個具有標桿意義的項目,詮釋文化、科技與旅游深度結合的新范式。
全球首創沉浸聲VR體驗《尋找秘譜:穿越上海1930》震撼登場。音樂廳攜手上海戲劇學院、科技品牌VIVO,強強聯合打造全球首個沉浸聲VR作品。該作品將于7月18日起在音樂廳四樓“樂∞空間”面向公眾開放。觀眾將化身“記者”,開啟一段40分鐘的神奇旅程,追隨意大利青年Alex穿越時空,回到1930年代的南京大戲院(上海音樂廳前身)。在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創作的琵琶組曲《樂鳴東方》的動人旋律中,觀眾將沉浸式見證琵琶演奏家蘇婉清融合中西樂律創作這部傳世之作的傳奇歷程。該項目運用前沿科技,力求復刻海派文化基因的誕生現場,讓音樂廳建筑的“前世今生”化為可觸摸、可聆聽的鮮活記憶。
現象級駐演回歸。沉浸式音樂舞蹈劇場《百鳥朝鳳》將于7月5日在上海音樂廳B2音樂立方開啟第三輪駐演,計劃演出25場。該劇由藝術家劉曉邑(導演/編舞)、作曲家王宇波、編劇王濼錫等主創打造,圍繞受傷的小鳥與彷徨的少年,講述了一個關于成長、愛與感恩的溫情故事,深受觀眾喜愛。
由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上海民族樂團和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聯合出品的國風音樂現場“海上生民樂”,將于7月17日至7月31日迎來第六輪演出。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國風美學和音樂魅力,前五輪累計125場的爆滿盛況,充分印證了其巨大的文旅價值和市場號召力。
歷史建筑至高點首度開放。為踐行“建筑可閱讀”的上海文旅精神,上海音樂廳將在95周年之際,首次向公眾開放其建筑至高點——屋頂天臺。于9月至11月推出“藝術外灘2025露臺藝術季”。屆時,以天為頂、星空為幕、露臺為席、城市霓虹為伴,音樂廳將精心策劃天臺電影放映、音樂沙龍等主題活動,巧妙融合城市歷史記憶與當代藝術體驗,為市民游客提供獨一無二的觀景與藝術享受平臺。同時,四樓“演藝新空間”將于9月19日、9月21日迎來音樂劇《紅蓮》中文版的演出(韓國原版曾獲“第九屆韓國原版音樂劇大賞作品賞”,由胥子含、張沁丹等演員參演)。音樂廳常規的“自助參觀”與“導覽參觀”也將持續開放。
“95周年特別呈現”:國際頂尖陣容,致敬音樂永恒
周年慶典的重頭戲“95周年特別呈現”板塊,匯聚世界級音樂大師與傳奇團體,以重磅項目致敬音樂史上的不朽豐碑。
雙星輝映巴洛克,致敬亨德爾與巴赫誕辰340周年。10月16日,由七度摘得“留聲機大獎”的世界古樂界標桿——英國合奏團,在藝術總監、國際頂尖巴洛克指揮大師哈里·畢克特率領下,首度將其風靡全球的音樂會版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帶給中國觀眾。值歌劇大師亨德爾誕辰340周年,此版《里納爾多》精煉濃縮,完美保留原作戲劇張力與音樂精髓,劇中《讓我痛哭吧》等詠嘆調傳唱不朽。英國合奏團2023年在滬亞洲首演《羅德琳達》引發的轟動效應,有望在此次《里納爾多》中國首演中延續。
11月2日,世界公認的巴赫作品權威演繹者、指揮家兼羽管鍵琴大師鈴木雅明,將攜其親手創建的日本巴赫古樂團首度訪華。樂團以其對巴赫作品“透明、細膩、平衡且充滿戲劇張力”的演繹享譽國際。適逢J.S.巴赫誕辰340周年,音樂會將精選其經典與珍稀之作:膾炙人口的《D大調第三管弦樂組曲》(BWV 1068)與《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BWV 1043),以及鮮少在音樂會現場上演的康塔塔《太陽神與潘神之爭》(BWV 201)。這是樂迷零距離感受鈴木雅明與樂團深厚巴洛克造詣,致敬音樂巨匠的難得契機。《紐約時報》曾盛贊鈴木雅明擁有“讓樂句自然呼吸、節奏自由躍動”的魔力。
2025年mini音樂節以“見證肖斯塔科維奇”為主題,迎來室內樂傳奇——擁有80年歷史的鮑羅丁四重奏作為駐節藝術家。該組合是肖斯塔科維奇曾親自指導演繹其作品的權威詮釋者。值肖斯塔科維奇逝世50周年暨鮑羅丁四重奏成立80周年,樂團將于12月12日-14日連續上演三場音樂會,曲目覆蓋肖斯塔科維奇創作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九部弦樂四重奏,包括深刻反映戰爭創傷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0)等標志性作品。
這不僅是“鮑羅丁四重奏80周年肖斯塔科維奇弦樂四重奏巡演”的全國首站,更是在音樂廳95周年的舞臺上,匯聚了樂團80周年、作曲家逝世50周年、音樂廳95周年這“三重歷史時刻”,上海樂迷有幸成為這一歷史性聚首的見證者。音樂節期間還將配套舉辦大師班&見面會、專家講座、分享會等活動,深入探索音樂巨匠肖斯塔科維奇的傳奇世界與鮑羅丁四重奏的八十年傳承。
音樂廳95周年舞臺星光熠熠,邀請國際古典樂壇頂尖力量聯袂獻藝。“肖賽”冠軍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法國鋼琴大師皮埃爾-洛朗·艾馬爾、“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德米特里·阿列克謝耶夫,三代鋼琴巨匠將帶來獨奏音樂會。多位杰出的華人音樂家將在周年慶典中擔綱重要演出:大提琴家秦立巍獨奏音樂會(攜手鋼琴家黃秋寧)、寧峰與楊雪霏“魔鬼與天使”二重奏音樂會、青年鋼琴家鞠小夫獨奏音樂會《記憶之野》等將上演。
多元聲景:從室內樂精粹到國風雅韻
演出季呈現極其豐富的音樂類型,滿足不同樂迷需求。
室內樂與管弦樂精彩紛呈。11月23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銅管組中國首演。這支被譽為“堪比世界文化遺產的銅管聲部”、由該團各銅管聲部首席組成的超明星陣容首度登陸上海。他們將展現從巴洛克復調至爵士即興的廣闊“銅管宇宙”,并特邀爵士小號巨星埃里克·宮城加盟,重現引爆網絡的傳奇現場。蜚聲國際的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由柏林愛樂樂團現任及前任頂尖演奏家組成)將再次登臺,演繹德沃夏克《降E大調第三弦樂五重奏》、帕格尼尼《鐘》,并驚喜呈現伯恩斯坦《西區故事》選段與搖滾經典改編《紫色迷霧》等。
“大師公益”匯聚中外名家。10月11日,法國著名作曲家、打擊樂演奏家伊曼紐爾·塞約恩攜手西爾維·雷納特帶來精彩演出。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紀念舒曼誕辰215周年專場音樂會》由青年指揮家張誠杰執棒,旅德男高音孫卓漢(舒曼國際聲樂藝術歌曲比賽大獎得主)獻唱。上海愛樂樂團“大師與經典系列”音樂會由藝術總監張藝執棒,鋼琴家宋思衡傾情出演。2026新年音樂會繼續由施特勞斯家族音樂最正宗演繹者之一——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斯管弦樂團呈現。
聲樂圣殿同樣亮點頗多。紀念抗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江山如此多嬌》合唱音樂會,將由上海歌劇院聯袂內蒙古藝術劇院合唱團獻唱。牛津大學Out of the Blue合唱團音樂會將重塑阿卡貝拉邊界。愛沙尼亞愛樂室內合唱團也將亮相音樂會。
國風華章盡顯傳統音樂文化之美。10月5日,“國風頂流”自得琴社“600年之琴心”音樂會,致敬琴譜《神奇秘譜》成書六百周年,從《廣陵散》的太古殺伐到《酒狂》的當代跨界,以“太古遺音”“滄海拾珠”“古韻新聲”三章鋪展琴史長卷。第八季“玲瓏國樂”聚焦“江南見”,抒寫民族音樂中的江南文化:《繡色可腔》深挖江南絲竹與昆曲非遺的血脈交融,《憶江南II》在琴詩書畫歌的沉浸雅集中勾勒水墨江南。上海評彈團《問月·九歌》以多媒體融合評彈新唱,歲末迎新《歡樂祥和中國年》則以海派民樂新聲,在傳統古曲與當代創作的碰撞中開啟新春華章。
藝術教育:精耕品牌矩陣,構建全齡段美育新生態
上海音樂廳持續深耕“藝術教育”板塊,整合旗下豐富品牌資源,創新形式,服務全年齡段觀眾。
親子品牌“家庭音樂會”將帶來改編自《一千零一夜》的打擊樂版《阿拉丁與神燈》音樂故事,寓教于樂。專為2-5歲兒童設計的“八音小課堂”,8月將首次走進PAC商圈帶來2場暑期特典活動;9-12月將帶來《山大王駕到》《撈起圓月亮》《森林音樂家》《胡桃小士兵》等主題課程。
公益品牌“音樂午茶”走過13年歷程,堅持公益性質與優質策劃。2025年,“音樂午茶”已從線下沙龍式小型音樂會拓展至線上,通過每月常態化直播、短視頻“午茶100問”等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人實現“音樂會自由”。
“家庭美育課堂”陪伴家長與愛樂者共同感受美、學習美育知識、成長。今年下半年,將繼續圍繞《“看”出來的藝術感知力:一個音樂家爸爸的看劇攻略》《音樂是“玩”出來的?一位科技公司CEO的音樂育兒之路》《琴弦里的上下五千年:傳統樂器啟蒙你做對了嗎?》等主題進行探討,讓音樂教育成為連接個體、家庭與社會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