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西陸強軍號
人物小傳
陳夢萍,四川眉山人,第77集團軍某旅班長,2次榮獲嘉獎,2次被表彰為“四有”優(yōu)秀士兵。
強軍心語:只有烈火焚身,才有鳳凰涅槃。
“您好,18號……”某旅通信值勤機房里,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一個女兵接通來電,嫻熟應答,此刻指針清晰地指向凌晨1點鐘,可她卻絲毫沒有困頓和松懈,手指與操作鍵盤靈動碰撞,發(fā)出清脆的敲擊聲,電話隨即順利接通。
女兵叫陳夢萍,是一名話務女兵,像這樣的接線工作,她每天要重復千百次。初見陳夢萍,中分短發(fā)、眼睛明亮有神、眉毛修長而有力,正是這個嗓音甜美、溫柔有禮的話務骨干,在軍體運動會上打破了旅軍體運動會100米短跑紀錄。
2001年出生在四川眉山的陳夢萍,從小受到退伍老兵爺爺的熏陶,對軍營向往不已。高中畢業(yè)后,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實現了自己的迷彩夢。
來到軍營后,陳夢萍成為了一名話務兵。然而,面對三尺機臺,她的心里卻直打怵。打字慢,記憶力差,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她不禁反問自己“我真的能行嗎?”
盡管陳夢萍日復一日地努力背記,可她的成績卻始終沒有起色,焦慮的情緒逐漸籠罩在她的心頭。一次熬夜背記中,指導員胡天澤給出了解決辦法:“是不是方法不對頭,要不要找找新思路?”看著同年兵不斷進步,她四處請教積累經驗。
為了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她將號碼制成記憶小卡片,正面寫下名稱,背面記錄號碼,隨時隨地進行背記。而面對自己記憶力差的問題,陳夢萍把枯燥繁瑣的號碼,串成歌詞順口溜輔助記憶,成百上千個號碼,竟真被她熟記得“刻骨銘心”。
為了讓“耳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她熟記官兵講話特點,并利用早晚時間聽錄音“磨耳”,只為做到聽聲辨人。為了練就“鍵指如飛”的絕技,她苦練指法,一練就是成千上百次,課余時間在桌子、椅子、大腿上練,訓練時間在模擬鍵盤上練,鍵盤的“嗒嗒嗒”聲也成了陳夢萍生活中最常見的聲音。
經過不懈努力,陳夢萍“破繭成蝶”,在第二年終于取得了屬于自己的工號——18號,成為同年兵中第一批被授予“工號”的話務員之一。“因為值機任務常常要久坐,100米沖刺跑就成了我必不可少的減壓方式。”工作之余,陳夢萍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短程沖刺,而連隊左側的塑膠跑道則是她汗水的見證,17s、16s、15.38s……陳夢萍不斷刷新自己的100米短跑紀錄。
日復一日的積淀,陳夢萍終于迎來綻放光彩的機會——得知旅舉辦軍體運動會的消息,陳夢萍積極報名參加。在備賽期間,不管值機結束有多晚,她每天雷打不動地進行體能強化訓練,汗水在衣衫上反復蒸干……
比賽那天,發(fā)令槍響的一瞬間,她猶如一支離弦的箭沖了出去。在大家的加油吶喊聲中,陳夢萍一舉奪魁,打破旅軍體運動會女子100米短跑紀錄,鏗鏘玫瑰傲然綻放。
如果說軍事素質過硬、專業(yè)技術精通展現出陳夢萍的扎實功底,那么中國舞12級證書,就為她“全能ACE”的稱號再添上一筆色彩。陳夢萍從小練習舞蹈,在軍營里她利用自己的特長,積極參與各項文藝活動,大大小小的舞臺上總能看見她的身影。
今年年初,旅里舉辦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中,陳夢萍主動請纓,擔起編排節(jié)目的重任。由于連隊24小時值班值勤的特性,每次排練時人員都無法到齊,導致大家學習進度不一,水平參差不齊,編排難以推進。第一次帶妝彩排的時候,接近0℃的天氣,陳夢萍只穿了一件單薄的裙子在臺前幕后來回穿梭,幾個小時的排練后,陳夢萍發(fā)起了高燒。
盡管身體狀況不佳,但她仍保持著高度的專業(yè)態(tài)度,堅守“掉皮掉肉不掉隊”的原則,認真對待著每一次彩排,直到正式演出的時候,陳夢萍仍高燒不退。聲音都已經沙啞的她,仍然以最好的狀態(tài)表演,為官兵帶來一場精彩的演出。
翻開陳夢萍的值機日志,扉頁上面寫著:“只有烈火焚身,才有鳳凰涅槃。”5年來,陳夢萍憑借巾幗不讓須眉的狠勁、永不服輸的韌勁、一往無前的拼勁,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機房當戰(zhàn)場,崗位當戰(zhàn)位。陳夢萍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和她一樣的新時代話務員們,正在屬于自己的戰(zhàn)場上,打贏每一場戰(zhàn)斗。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