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貸”解燃眉
“一技”謀長遠
東勝雙引擎
激活創業就業“一池春水”
“滴答一聲,短信來了!15萬元貸款批下來了。”水果店老板張彭偉攥著手機的手有些汗津津。三天前,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東勝區就業服務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提交了創業擔保貸款申請。缺抵押物曾讓他吃盡銀行閉門羹,而眼下這及時的貸款迅速到位:店里嶄新冰柜嗡嗡運轉起來,剛上架的鮮果還掛著清亮的水珠,店里請的三個店員正忙里忙外——一個創業瓶頸被迅速化解了。
東勝區的創業者深知
這類貸款是給夢想燃起的
第一簇“政策之火”
2025年開年至今,923萬元創業貸款如汩汩活水精準滴灌,激活了27個創業實體,更撬動了88個新鮮就業崗位。其中,一筆300萬元的貸款更見證了速度奇跡——某供應鏈公司擴規模迫在眉睫,東勝區就業部門急事急辦,兩天內打通銀行與不動產權登記部門,貸款資金火速輸血經營一線。不僅撐起了企業供應鏈延伸的脊梁,更直接助力企業新增10個就業崗位。
技能筑底:
手藝點亮穩穩的飯碗
如果說貸款幫創業者推開機遇之門,那么扎實的技能才是勞動者安身立命的真正基石。
日前,記者走進東勝區一間職業培訓教室:學員專注學習美睫美容技術,老師細致講解睫毛選取、粘貼角度及面部護理手法,構成東勝區職業技能培訓的生動畫面。
曾經迷茫的楊貓如今手下生花,“以前沒啥特長找工作挺難的,現在學了美睫技術,感覺挺有意思也實用,學好了自己開個小店,或者去美容院工作都行。”一旁的阿榮其木格笑容篤定,“這課太及時了,手藝在身就是定心丸。”
她們的自信并非空穴來風。 2023年從這里畢業的康敏早已開出了一家紅火的美睫美甲店。“生意穩當,節奏自己說了算,終于不用慌著四處遞簡歷了。”燈光下,她正低頭細心為客人打磨指甲。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東勝區以多元實用的技能圖譜為勞動者鋪路筑橋。
累計53期培訓浸潤了1463名學員:其中,母嬰護理、美容師、電子商務師等42期就業技能課程,賦予1155人市場敲門磚;11期網絡創業課程則為308位準老板擦亮了夢想的羅盤。
從技術培訓的課堂到政府精心組織的“小而精”專場招聘會,東勝區就業服務中心始終以就業為導向,鼓勵培訓機構緊密對接市場需求設置課程。培訓結束后,“小而精”的專場招聘會精準地搭建起供需橋梁。正如東勝區就業服務中心任江霞所說,讓學員們學成后,將技能迅速轉化為工作崗位或創業資本,讓技藝成為崗位的通行證,讓創業種子找到最肥沃的土壤落地生根。
東勝區技能培訓的賦能效應已在數據中舒展筋骨:2025年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49.6%,648位提升技能的勞動者獲得政府補貼“撐腰”,更令人欣喜的是創業帶動就業逆勢激增27%。
協同賦能:
環環相扣的暖循環
貸款“貸”動勇氣,技能“培”養底氣,背后是政策精準協同創造的暖循環。
東勝區打出“銀行+政府”的融資組合拳:財政貼息直接減輕小微創業主體的負擔。政策目光鎖定在那些能創造崗位、真正有潛力的經濟嫩芽上,從源頭消解“成長的煩惱”。
服務機制的精益求精也是關鍵推手。貸款流程簡化、無縫銜接部門壁壘、引入無抵押信用擔保、頻繁的銀企對接會……
營商暖風拂過街角巷尾:政策宣講小分隊走街串戶,把貸款“明白紙”和培訓報名通知送到小店攤前,讓春風雨露潤物無聲,直接滴入創業者渴求的心田。
在這套雙引擎同頻發力之下,政策紅利、個人努力與市場需求在動態中交融共振:一筆及時貸款催生一家新店的開張,一套扎實技藝轉化為無數崗位的穩定輸出,創業者信心增長帶來更多就業空間——東勝區編織的是一條“一人興、百業穩”的蓬勃鏈條。
(記者:曹慧 通訊員:偉力)
編輯:魯敏 審核:田志強 白慧敏 劉冬
校對:任施瑤
新聞熱線:0477—8139311
聲明:東勝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者,本平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