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愛新覺羅奕淶,是一位普通的近支宗室。當他出生的時候,五世祖康熙皇帝已經(jīng)駕崩65年。不過,早在14年前,奕淶的一位叔曾祖弘善才出生,弘善是康熙的最小皇孫。
奕淶,早年不仕,直到39歲才得以授予一個宗人府的八品小吏。宗學副管,主要是宗人府賞給宗室中年長者的小官,用來養(yǎng)老的。
然而,奕淶以這個八品小吏為契機,后來直到花甲之年,還是做到了朝中的監(jiān)察御史一職。本該是養(yǎng)老的一個小官,奕淶是如何逆襲成為朝廷大員的呢?
一:高祖父理密親王胤礽,曾為康熙朝皇太子。
此處略,關于胤礽,想必大家都了解較為透徹。
二:曾祖父弘晉22歲英年早逝,在皇祖一朝得以追封國公。
弘晉,是康熙三十五年出生,早年深受皇祖所喜愛,還被養(yǎng)育在宮中??滴跷迨?,咸安宮中傳來皇孫弘晉英年早逝,甚至讓皇祖都不敢去相信,內(nèi)心也是十分的傷心。
為了彌補對這位皇孫的關愛,特意下旨按照輔國公的品級來辦理,同理也是追封為奉恩輔國公。為此,弘晉成為了在康熙朝唯一一位封過爵位的皇孫,雖然是追封,但總算是有著爵位的。
弘晉17歲誕下長子,后來還連續(xù)誕下次子永琇和三子永璥。其中永璥就是奕淶的祖父,而且弘晉所誕下的這三個孩子,都見到了圣祖爺康熙。
三:祖父永璥20歲封國公,41歲任都統(tǒng),43歲官居宗人府一品。
永璥,是康熙帝曾孫,是見過的皇曾孫之一。乾隆元年,20歲恩封為奉恩輔國公;39歲授予散秩大臣,有意任用。
兩年后,永璥被調(diào)入到八旗中,奉旨擔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
乾隆二十四年,43歲的永璥被調(diào)入到宗人府中,擔任右宗人,品級為正一品;
乾隆二十五年,44歲調(diào)任宗人府左宗人,也為正一品,但是左宗人地位和權力高于右宗人。
乾隆三十四年,53歲乾隆下旨讓他前往泰陵,擔任守陵大臣,主管泰陵事務。
乾隆五十二年去世,享年72歲。
四:父親綿年是承嗣子,一生閑散。
綿年,親生父親是多羅貝勒永愛,后由于永璥前面兩個兒子均為早逝,所以貝勒奏明朝廷后,綿年在20歲那年奉旨過繼給輔國公永璥為承嗣子。
不過,他30歲就英年早逝了,一生閑散,并沒有承襲爵位,也沒有擔任過職務。
五:奕淶40歲才出任微末小吏,如何逆襲成為朝廷大員的?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奕淶出生在輔國公永璥府中,此時祖父依然在世。不過四個月后,就離世了。
道光五年,39歲的奕淶以年長,在宗人府中才被授予了一個宗學副管的八品小吏。朝廷的打算,讓他用于養(yǎng)老了,但是奕淶不屈于當前職位。
道光十年,經(jīng)過宗人府推薦,出任宗學總管,品級升為正七品;
再過了五年,已經(jīng)49歲的他,擢升為宗人府主事,正六品;
道光二十年,54歲擔任五品員外郎;
道光二十二年,56歲出任宗人府理事官,擢升為正五品官員。
道光二十三年,57歲的奕淶以正五品的品級出任從五品的監(jiān)察御史。雖品級較低,但是監(jiān)察御史權力很大,可以直接將巡查的結果向皇帝匯報,因此手中的權利遠遠超過了五品的限制。如果地方的一二品督撫大員有過錯,監(jiān)察御史都可以向上反映。
七年后,也就是道光三十年,64歲的奕淶走完一生。
六:子孫后代任職情況。
御史奕淶一共有5個載字輩兒子、3個溥字輩孫子、4個毓字輩曾孫。其中有3人入朝為官。
1.愛新覺羅載謙(1830-1878):御史奕淶第三子,是44歲所生的兒子。憑借著父親在道光朝的地位,26歲被授予八品效力筆帖式,34歲升為七品筆帖式,36歲任委署主事,38歲升六品宗人府主事,48歲累官至宗人府副理事官,品級為從五品。49歲離世。
2.愛新覺羅載樟(1835-1880):奕淶幼子,49歲所生。22歲靠火器營捐輸謀的一個效力筆帖式的職位,品級為正八品。年46歲。
3.愛新覺羅溥韻,同治十一年出生,御史奕淶之孫。13歲授予三等侍衛(wèi),品級為正五品,后事不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