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康熙十三子胤祥,曾追隨老四胤禛,助力他成功繼承皇位。繼位后,胤祥成為了本朝的功臣,由一個普通的皇子直接逆襲晉為和碩怡親王。然而,胤祥和兒子、孫子都深受皇恩。不過,到了他的綿字輩曾孫時,人數已經多達26人。
然而,十三爺胤祥的這26位曾孫,似乎就沒有享受到更多的宗室恩遇了。綿譽和綿標還是去世后被追封為和碩怡親王,其他的24位全部都是閑散宗室。
為何到了十三爺胤祥的第四代,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一:多羅貝勒弘昌一支,9位綿字輩,皆為閑散。
弘昌,雖為十三爺的庶長子,但由于父親的關系,雍正帝還是很喜歡這個皇侄的。早在雍正元年,就冊封他為固山貝子。乾隆帝剛繼位兩個月,就晉為他晉爵為多羅貝勒,可謂恩重如山。
乾隆四年,弘昌卻參與了弘皙的謀逆事件。乾隆知道后,十分的心寒,但看在了十三叔的面子上,僅僅是革去了他的爵位,并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自此以后,弘昌就以閑散宗室的身份賦閑在家長達28年,66歲離世。
弘昌有9位綿字輩孫子,也就是十三爺胤祥的曾孫。
綿悅和綿前、綿奎長大成年。綿悅是三子永崑的兒子,永崑也為閑散,他自然也就是閑散。綿前本來是閑散宗室永良的兒子,后過繼給四伯父永崇為承嗣子。但是嗣父永崇在朝中也就做到了三等侍衛的正四品官職,就算過繼了,也沒有得到好處,依然是閑散。
那么,剩余的七位綿字輩。
永崑的次子、三子綿魁、四子、五子綿丕、六子、七子綿哲都是沒有成年的孩子。
永良的承嗣子綿奎,生父是永蔓,綿前過繼出去后,綿奎過繼進來。不過,綿奎活到了70歲高齡,卻依然是閑散宗室。
二:多羅貝勒弘暾活到19歲,雍正三次為他過繼,綿字輩孫子有10位。
弘暾是嫡長子身份,深受怡親王和嫡福晉的喜愛,自然也深受雍正喜歡。本來,怡親王有意讓他承襲爵位,但是他在雍正朝,先父親而離世,年僅19歲。因此,雍正帝只好將他按照多羅貝勒的標準來安葬。
去世后,雍正帝曾三次為他過繼子嗣,其中弘昌的長子永瑄、弘皎的長子永喜、弘曉的四子永蔓。不過,只有永喜承襲了多羅貝勒。
永瑄生了兩個綿字輩,分別是長子綿恭和次子,都是沒有成年的孩子。
永蔓的子嗣似乎多一點,生育了9個綿字輩。其中,四子綿奎過繼給閑散宗室永良。另外還有8個兒子,其中長子綿芳、次子綿興是沒有長大成年。另外六子分別為三子綿堂、五子綿全、六子綿耀、七子綿普、八子綿椿、九子綿靠,都為閑散宗室。可能與父親永蔓為閑散宗室有關系。另外,這些綿字輩出生較晚,基本上失去了近支宗室的紅利。
三:寧郡王弘皎有4個孫子,其中三個早逝,綿譽撿漏成為鐵帽子之系。
大家都知道,十三爺胤祥為朝廷鞠躬盡瘁,雍正帝要求給他的兒子封一個郡王,選擇弘皎封為寧郡王。
寧郡王弘皎膝下有兩個兒子,永喜過繼出去承襲了多羅貝勒。次子永福后來發展成為怡親王直系。永福有4個綿字輩兒子,其中長子綿訥、次子、三子都是早逝。
四子綿譽,3歲降襲了父親的多羅貝勒,34歲奉旨守護西陵,三年期滿回京后,曾擔任宗人府右宗人。
道光帝繼位后,對綿譽加以重用,先后奉旨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漢軍都統、右翼前鋒統領、近支族長等。后來,道光年間去世,享年64歲。
四:怡親王弘曉生育9個兒子,卻只有三個綿字輩孫子。
弘曉,是皇祖康熙駕崩那一年出生的。如果前面的嫡兄命長一點,估計他應該是很難襲親王爵的。
他生育了9個兒子,本來永蔓這一支很不錯的,結果過繼出去了。其中長子、三子、五子、六子、七子、九子都是沒有成年的夭折兒子。次子永瑯成年,承襲了怡親王爵位,生育了兩個綿字輩。其中,長子綿槿早逝,次子綿標,21歲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擔任過副都統和護軍統領。30歲英年早逝,后來被追封為和碩怡親王。
弘曉的第八子永邁是庶出,所以封為了輔國將軍。生育了一個綿明,但也是早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