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天,北京琉璃廠有一家不起眼的古玩鋪。兩個男人袖子一碰,手指頭在對方手心里輕輕一劃拉——這不是握手,而是在談一樁“見不得光”的買賣。買家低聲問:“這青銅鼎‘開門’嗎?”賣家眼皮一抬:“‘爬山’過,但沒‘妖氣’。”
短短三句話中,“開門”表示是真品,“爬山”意思是被修補過,“妖氣”直接指向是贗品。在那個新政權嚴厲打擊文物走私的年代里,這套黑話成了販子們的保命法寶。誰能想到,琉璃廠的古玩交易,竟如同諜戰片般,依靠暗語和手勢來完成?
一、黑話江湖:琉璃廠的“地下密碼本”
清末民初的時候,琉璃廠那可是北京古玩交易里頂關鍵的場所之一。不過到了1949年之后,政府就開始嚴查文物走私,那些老古玩販子們為躲審查,就想出一套足足有68條的完整行話體系。
比如:
“鬼貨”:盜墓挖出來的文物,買了可能坐牢;
“賊貨”:從博物館或私人手里偷的,比“鬼貨”更危險;
“勻荒貨”:走街串巷收來的舊物,真假難辨。
最絕的是數字暗語——“么、按、搜、臊、歪、料、俏、笨、腳、勺”對應1到10,在談價格的時候,只要稍稍遮住袖口,外頭的人就完全看不懂!
二、“爬山頭”的貓膩:修補古玩的隱形戰場
“爬山頭”黑話里最微妙的詞,簡單說就是把那些破舊不堪的老古董整理修繕,弄得像新的一樣。到五十年代初的時候,很多文物被“破四舊”給毀壞了,被砸壞后流落到黑市中,這門修補手藝反而成了賺錢的好途徑。
老匠人王金水曾回憶:“乾隆粉彩碎了,用蛋清調瓷粉補,燈光一打,連‘老皮殼’(包漿)都能仿。”但行家一上手就知道——“動過手”(修補過),價值立馬砍半。有些販子專收“爬山貨”,當完整器賣,賺的就是這份“眼力差價”。
三、“妖氣”現形:公安臥底混入鬼市
1953年,北京市公安局派偵查員前往琉璃廠學習黑話,學黑話、認“蟲兒”(鎮店之寶),甚至扮成“佛爺”(小偷)接頭。一次突擊行動中,便衣警察突然問攤主:“這宣德爐‘到代’(夠年份)嗎?”攤主順口答:“‘新仿’,但‘高’。”——一句話露餡,當場人贓俱獲。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有些公安后來居然變成鑒寶專家。退休的干警老李講:“當年抓人時學的那些黑話,如今在拍賣行還使著,只不過換個名兒叫‘行業術語’罷了”。
四、黑話的末路:從地下暗語到文玩行規
1956年公私合營之后,琉璃廠那些古玩鋪子皆被收歸國有,黑話逐漸消失。不過到了80年代,潘家園“鬼市”再度復興,老暗語又悄然活躍起來。如今“開門”、“一眼貨”已成為收藏圈里使用的行話,就連綜藝《國家寶藏》也有引用。
一位老藏家笑說:“現在說妖氣是夸設計前衛,誰還記得當年這是罵假貨?”歷史的奇異之處,就在于把禁忌變成了時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